六下科学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课: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言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一直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3、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是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 直观的图片 是一个个色彩点组成的
布料 光滑平直 有纤维和纹理
屏幕 一个个清晰的图像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一个个色彩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第二课:5、昆虫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6、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都是扁平的细毛。
9、用放大镜会发现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昆虫世界的秘密。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第三课:1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2、许多岩石是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很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第四课:14、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哦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15、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身在荷兰,他把两个放大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六下科学微小世界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