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学案[原创]--新陈代谢与酶.doc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预习导航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 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每一个化学变化都是在 I
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和 最本质的区别,
是生物体进行 的基础。
酶的发现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 的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 -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豚酶是 o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的概念
酶是 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酶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
酶的特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的特点。
高温、低温和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
和 。
同步练习
酶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木质是蛋白质 D酶的基木组成单位是多肽
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的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 )
①脂肪酶 ②淀粉酶 ③ 蛋白酶 ④转氨酶 ©过氧化氢酶 ⑥蔗糖酶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
C若酶的三维结构被破坏,则其正常活性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D 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
B所有消化酶只有分泌到消化道中才能起作用
C麦芽糖酶水解后产生许多氨基酸分子
D淀粉酶可高效地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胃液中的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这是由于 ( )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C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高 D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低
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想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 )
A消化道内的食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
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在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pH由10降到
新陈代谢学案[原创]--新陈代谢与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