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经亮签字日期:2008年4月30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经亮导师签名:张金铣签字日期:2008年4月30日签字日期:2008 年5月1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i 摘要《新五代史》74卷,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编纂的一部史学名著。该书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53年的历史。全书大约从景祐三年(1036年)前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完稿,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人为了与薛居正等修撰的《五代史》相区别,才在薛史之前加“旧”字,在欧史之前加“新”字,称之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取材广泛,欧阳修在《旧五代史》的史料基础上,广泛搜罗了有关五代的材料;同时,欧阳修还广泛采用笔记、小说,丰满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增加《新五代史》的可读性,因此,《新五代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书法谨严, 文笔优美;仿“《春秋》义例”,注重褒贬;在体例上继承了司马迁的通史体裁,通叙五代之事,将五代各朝一以贯之,对五代历史进行纵向梳理;同时,在体例上又有所创新,恢复表谱、创立新传,这不仅丰富了《新五代史》的内容,而且对后世的史书编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五代史》的史论次数多、篇幅长、引经据典、议论范围广,具有浓厚说教色彩。《新五代史》蕴涵的“人定胜天”、“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等史学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对《新五代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历史学和文学及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新五代史》的编纂、材料来源、书法与体例特点、史学思想、学术贡献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论述。全文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新五代史》的编纂及流传,考察其编纂的缘起、编纂过程及其版本和流传情况;第二章主要讨论《新五代史》的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书法与体例及其评价;第三章主要论述《新五代史》的史论和史学思想;第四章论述《新五代史》的学术成就,包括《新五代史》对历史编纂学的贡献、史料价值等问题。关于《新五代史》的研究,前辈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尝试对《新五代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新五代史》的编纂、书法与体例、史学思想、学术贡献等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能为《新五代史》的继续研究做出贡献。关键词:《新五代史》;编纂过程;书法与体例;史学思想;学术成就 ii Abstract The "New History of the Five Dynasties",74 volumes , piled by OuyangXiu , the famous politician, literaturer, historia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t systematically recorded 53 years history from the1st yearof Kaiping(907) of Houliang Dynasty to the 6 th year of Xiande(959) of Later Zhou Dynasty. Ouyang Xiu started pile it from the 3 rd year of Jingyou(1036) andfinished it in the 5 thyear of Huangyou(1053), and it took him nearly 18 years to finish it. It includesBenji12 volumes ,Biography45 volumes, kao3 volumes, Shijia and Nianpu11volumes, and Siyi Appendix3 volum
《新五代史》的编纂及学术成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