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实践报告
舞蹈艺术实践报告
红河本土舞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著民族的精神 气质、内在激情外化的重要手段,是信仰崇拜、民族礼仪的 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相 互渗透、激烈碰撞的新时代,尤其在外来强势文化遍及中国 大地的今天,红河本土民族舞蹈的传承既有极好的机遇,又 面临严峻的挑战。
《红河本土舞蹈艺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从立 项至今已历时两年,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确 定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 一 ) 基本内容:
1.研究蕴藏丰富的红河本土民族民间舞蹈及其创新发 展,首先是数量众多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舞蹈及相同风格的 新创舞蹈作品,探索将其引入高师课堂所需教材选编的模式, 形成舞蹈特色教材,供长期使用;
2.研究课题所涉对象之基本情况,即对红河学院音乐 系学生掌握本土舞蹈现状和红河州部分中小学舞蹈教育现 状作调查分析,以便有的放矢。
3.重点研究如何对本土哈尼族、彝族舞蹈进行有效传
承,探索新的舞蹈课堂教学方法。
4.难点在于民族舞蹈教材的精选得当和风格韵味的把
握。
(A)
(B)
(二)预期研究成果 (1-4 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报告 1.《红河学院音乐系学生掌握本土舞蹈现状调查与分析》 2.《红河州部分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初稿
第二阶段:教材
3.《红河本土舞蹈组合.彝族舞蹈组合》 (初稿 )
4.《红河州部分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修改稿
舞蹈专场演出:
5.前期教学实验成果汇报 第三阶段:教材 6.《红河本土舞蹈组合.哈尼族舞蹈组合》 ( 初稿)
舞蹈专场演出:
7.红河本土舞蹈教学成果汇报 第四阶段:教材
8.《红河本土舞蹈组合.其他民族舞蹈》
( 三 ) 预计最终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教材
9.《红河哈尼族•彝族成品舞蹈精选》 VCD
10.《红河彝族风格舞蹈组合练习》 CD、 VCD 11.《红河哈尼族风格舞蹈组合练习》 CD、 VCD 论文:
12.《红河本土舞蹈课堂教学实践的若干问题》 调查报告:
13.《红河学院音乐系学生掌握本土舞蹈现状调查与分 析》
科研课题总结: 14.《红河本土舞蹈艺术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舞蹈晚会:
15.《红河本土舞蹈课堂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录像带、 CD、 VCD
二、课题研究方法 前期工作:根据本州民族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本 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选择 2-3 所小学, 3-5 所中学 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作统计分析。调查工作分两步进行:
A、对本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B、对所选定的中小学
校作问卷调查分析。
中期工作步骤:A、深入乡村实地学习、收录民间舞蹈(包 括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B、对所收录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 整理。C、对图书、音像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D、创编出
风格韵律统一的主体民族舞蹈组合教材初稿,并进行实验性
教授 ( 教授对象包括本系学生,当地部分中小学学生 ) 。 E、
对前面所调查的中小学校进行第二期反馈性调查,并作出分 析。
后期工作;对中期工作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再作修改,
最终形成教材与研究结果的文字材料。步骤: A、综合性研
究修改;B、请有关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意见征询与指导。 C、 音像资料录制;D、文字材料定稿。
问题及办法:
1.与相关课题 “红河本土歌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如何协调并进。
2.与当地文艺团体进行实践与交流,聘请长期在剧团 从事舞蹈编导与研究工作的专家到校进行指导。
3.经费不足是长期困绕我们的问题,解决方法首先是 取得学校的经费支持;其次与当地政府、民委等部门联系申 请资助,解决部分资金;第三是向社会寻求支援。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方式 从本课题的特点与我们的实际出发将主要采取以下科
研手段进行研究:
首先,开展田野调查,进行实地采风。从 XX 年 8 月 7 日到 XX 年 3 月,课题组成员先后以集中和分散、请进来和 走出去的形式进行调查学习。其中集中采风 4 次,先后到了 红河、石屏、建水、元阳、绿春、弥勒等地,累计时间达 32 天;分散采风 12 次,先后到了泸西、金平、蒙自、屏边、 河口、个旧、开远等地,累计时间达 96 天。在外出采风的 过程中,主要集中学习了哈尼族、彝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对苗族、瑶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也进行了相应学习与了解。 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里来,以大规模的形式对我系的师生进 行原生态舞蹈传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请进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从 XX 年 6 月到
XX 年 4 月,先后邀请烟盒舞专家王保德,民族音乐学学者、 作曲家李元庆,作曲家邹和
舞蹈艺术实践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