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藥炮制學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开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
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枯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上下。有文火,中火,武火等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炮制学三本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及奉献
雷公炮炙论
雷斅
南北朝宋时期
300种
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②创立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
缪希雍
明代
439种
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修事指南
仲岩
清代
232种
①系统表达各种炮制方法 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
. . -
1.净制 ①除去杂质 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别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③ 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 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那么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如醋炙乳香,矫臭
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改变性能 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寒凉温热〔平性〕 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 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成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加工切制、加热炮制和辅料与临床的关系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1、提高方剂疗效①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三子养亲汤〕②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二妙散〕③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缩泉丸〕④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2、消除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响,利于治疗①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②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3、调整方剂局部适应症,扩大应用围 4、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平安有效
..
中药炮制学 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