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doc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同学们对物理中的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 力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定的讲解学习哦,希望大家认 真学习下面讲解的知识。
一、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 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 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 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 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 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 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 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 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 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 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 的成绩分别是14. 2S, 13. 7S, 13. 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 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 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I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 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 v则 v2v1 o
常识:人步行速度1. 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 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o
III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 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 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 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 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 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 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小明1000m4分10秒4m/s
小红800m3分20秒4m/s
三、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 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二103m;1m二10dm;1dm二10cm;1cm二10mm;1mm二1031m二1061m二
109nm;1m=103nmo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 5m;课桌高0. 7m;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
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 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
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 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