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孝道
篇一:家风家训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因为老爷和舅舅去世的早,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2个妹妹、四个侄子。做繁
重的劳力是妈妈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是她全部的家当,也是遭大伯家一辈子白眼的理由,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不计前嫌的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最后在姥姥病重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把姥姥接到了我家。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姥姥一辈子没看好母亲,但最后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因此,我们现在外地上班;对在家的父母,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看望一下,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一起,为母亲做饭,静心听听她们的故事和唠叨,给她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崔荣芹
篇二: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清镇市暗流中学杨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出土的甲骨文看,早在殷商时期,“孝”字便已产生,而从文献资料看,《尚书》中则有“克谐以孝”的记载。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故事,更可追述到五帝时期的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ǎ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可以说是已知的最早的孝子,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到了汉代,孝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为人们所奉行,更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治国的方略。汉文帝刘恒也是著名的孝子,文帝十二年的诏令里有奖励孝悌力田与廉吏的条文。且从汉文帝起,汉代皇帝的谥号前必冠有“孝”字(也有说从汉惠帝开始的),以示对先帝先后的尊崇孝顺。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
家风孝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