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大气球飞呀飞_浙美版一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大气球飞呀飞_浙美版
第 2 页
小学美术?大气球飞呀飞?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小学美术第一册的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画图展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本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的初步教学,为后面画图教学奠定根底,课文内容精简,在画图的过程中,可给予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刚接触色彩画图工具,兴趣很高,在教师语言的尝试鼓励下,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就会主动要学,而非被动地学习,因此在课堂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那么,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表现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比照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求知欲,激发兴趣,并变兴趣为动力,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成功。
三、重点难点:
第 3 页
重点: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现圆形物体。
难点: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创设情境法〞、“ 启发引导法〞、“ 创作表现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创设情境法〞 引出“创作表现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看、听、做、说〕,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接下来赏识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最后把所学内容系统性地构建起来。
我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到达课堂教学素质化。
五、说学法:
第 5 页
我这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我创造一种美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掌握知识的根底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到达开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和动手能力的目的。积极营造信息技术课堂“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六、教学环境
一年纪教室。
七、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美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二、启发引导
三、作品欣赏
四、创作表现
五、赏识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热气球比赛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第 5 页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观看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鲜艳色彩气球比赛情景使学生对气球有更大的吸引,调动他们积极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对接下去的课有激性作用。
二、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如果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思考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
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
设计意图:利用气球的大小比照和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提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 7 页
三、作欣赏,探究表现。
1.展示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大气球的把戏设计。
2.展示两幅有比照的学生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
设计意图:利用范作欣赏,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并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来探究如何表现气球的“大〞和“飞得高〞,这为下面的创作提供了很好铺垫。
四、学生练习,表现体验。
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把戏,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 得高〞的感觉表现出来,画出自己坐上大气球快乐的样子。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练习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稳固以上所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 8 页
五、作品展示,交
一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大气球飞呀飞 浙美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