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方案.docx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 振兴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 “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 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 科学规划,
狠抓落实,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任务目标
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
挥自身专业优势, 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 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
种植技术现场观摩、 培训和推广中心, 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 从而达
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 :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
诱杀等农业、 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 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 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 对于提高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 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 采用反季节栽培模
式,推广应用优质高产、 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 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 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
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 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 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 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 3500 斤,牛粪 3000 斤,过磷酸钙 100 斤,石膏 100 斤,石灰 60 斤、尿素 30 千克、发酵剂 5 千克、农药若干 。
低温平菇:栽培种制作容器选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进行袋栽。 栽培种配方如下:木屑 40 公斤、棉籽壳 40 公斤、麸皮 10 公斤、复合肥 1 公斤、石灰公斤、多菌灵公斤。
双孢菇生产主要技术路线。(1)培养料前发酵。培养料备齐后,将草料提前 3 天加水预湿;将干牛粪加水预湿后混入发酵剂; 预湿结束后按照一层草料一层粪的顺序,将所有料堆制成底宽 2 米,上宽米,长度不现的梯形料堆,进入前发酵阶段,总计需 15 天,翻堆两次。( 2)培养料后发酵。在前发酵结束后,利用小的朔料棚进行简易后发酵。 (3)铺料播种。在棚内地面,按照宽— 1 米,长度不限作成料床,两床之间隔 40—50 厘米宽过道。将发酵好的料铺在料床内,厚度 20—25 厘米。待料温降至 28 度以下时,即可播种。 播种采取混播加层播的方法,即先把占播种量 70%的菌种撒在菌床上,然后用叉子抖料,使料与菌种充分混合,再将剩余的 30%菌种撒在料表面用平整的木版将料面稍压实, 整平即可。
( 4)发菌期管理。播种后料面覆盖一层报纸遮光,保持料温 20—25 度,约 20 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 (5)覆土出菇。覆土厚度为 3-5 厘米。菌丝完全长
满培养料后即可覆土。覆土后调整土层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丢开即散为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经 15 天左右,即可有菌蕾出现,此时可以加大喷水量,保持空气湿度在 90%左右。待菌蕾长至直径 5 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
4. 平菇生产主要技术路线。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 1:~加水
拌料,调至含水量 60%左右和 pH 值 ~8。(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干燥地方,
培养料加 pH 9~10石灰水拌料,拌匀后堆料,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
发酵。经 1~3 天料温升至 50-60 ℃,经 24 小时翻堆一次,当温度再次升至 50℃ ~60℃,经 24 小时发酵完毕。( 3)装袋接种。因气温低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 20 厘
食用菌种植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