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复习传、乱、树、棵等生字。认识咕咚、突然、狐狸、清楚等生词。
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能够借助课文插图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复习字词。
听说童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想去看看吗?
想要进入童话森林必须要通过小动物们的考验才行,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A、小动物出示生字(齐读):传、树、朵、追、乱、棵、突、赶。
B、走生字迷宫(男女生比赛读):咕、咚、湖、突、腿、喊、狐、狸、耍、追、清、楚、转。
C、坐上词语火车,进入童话森林:开火车读生词。
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森林,去瞧瞧“咕咚”是什么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梳理内容,认识咕咚。
请大家拿出课本,打开到41页,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圈出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
谁来说一说,我们会看到哪些动物呢?(板书: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
读了课文之后,谁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呢?
( )在湖边玩耍时,突然听见湖里传来“咕咚”一声,吓得( )。后来,( )也跟着跑起来,只有( )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你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吗?谁来说一说,“咕咚”到底是什么?
课文的哪几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咕咚”的真面目?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咕咚就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拓展:认识拟声词。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对!就是咕咚的声音。像咕咚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叫做拟声词,我们熟知的拟声词还有哪些呢?(模拟小猫的叫声,模拟小狗的叫声)
大家觉得像“咕咚”这样的拟声词有趣吗?
自主学习,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引入话题,激发兴趣:这么有趣的“咕咚”声,又给童话森林里的小动物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请大家拿出自主学习任务单,根据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单上的思考题。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汇报交流,深入学习:
A、小兔子第一次听到“咕咚”的声音时,他的心情是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兔子的害怕?
指导朗读:兔子正在湖边玩儿,突然听见湖里传来咕咚一声。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重点指导:“撒腿就跑”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小兔子“撒腿就跑”的动作?
说话训练:胆小的小白兔“突然”听到了一个从没听过的声音,它害怕极了。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呢?试着用“突然”说一句话吧。
B、狐狸、猴
12 咕咚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