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物实验论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物实验论文
篇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孟疃初中张宝宗徐少香
在生物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有用。
一、“度”的把握:1、基础知识的铺垫应具有“高效度”:帮助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是每次实验之前的铺垫,为顺利进行实验创造有利的条件。而所复中见奇、快速切入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求。如初中《生物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可在课始复习提问一下有关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情况,让学生对所要研究、观察的对象(植物细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课堂实验教学顺利进行。2、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学》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上,从叶片的暗处理到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或协作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实验完成后,可就一些现象及操作步骤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分析及设问应具有“多角度”: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探索,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进行导“思”导“疑”。“疑”的提出既要有“质”的体现,又要有“量”的要求。并且“疑”的设置应多元化地切入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在短时间内去分析、讨论和操作,以获得较多的技能。4、课后小结应具有“高浓度”:实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课后小结,因为小结是对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提纲挈领地展现本节实验的过程及结构,其作用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如“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样。
二、“导”的把握:古曰:“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而“导”是控制整个实验教学的“遥控器”。因此,实验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在教师“导”的操作下进行,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导”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厌学”----“诱导”。大多数的实验内容枯燥乏味,过程复杂多变,目的及要求又有一定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适时诱导。如初中《生物》中“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于煅烧骨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同时在浸泡骨的操作过程中需用到稀盐酸,而稀盐酸也会挥发出难闻且刺激性的气味和具有腐蚀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恐惧感。因此,教师应随时从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等方面加以引导。明确引导学生操作要点,同时帮助排除其恐惧心理,使其大胆的、专心的去探索实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满足感,从而就会变“厌学”为“乐学”,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难学”----“疏导”。在做实验时,许多学生会遇到思维受阻或偏差,此时教师应就疑解答,指点迷津,化难为易,使学生产生顿悟、顿解,以获取成功的喜悦。如“显微镜使用”中物像的寻找,“玻片制作”中气泡的产生,“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中水浴温度的控制等难点时,教师应着力做好“疏导”工作,抓住要点变“难学”为“易学”,

生物实验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79277932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