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干部退居二线
篇一:关于科级领导干部“退二线”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科级领导干部“退二线”情况的调研报告作者:王晓敏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5期
“退二线”的基本情况
关于“退二线”的年龄,烟台市绝大多数县市区掌握的标准是一致的,乡镇党政班子和县市区直部门班子(均包括正职、副职)切线年龄基本相同。近5年来,大多数县市区切线年龄稳定在男52周岁/女50周岁。个别县市区有所不同,莱山区2008年、栖霞市2008-2009年切线年龄为男52/女48;长岛县切线年龄一直为男54/女50;牟平区乡镇党政班子切线年龄为男50/女49,区直部门班子切线年龄为男52/女50;莱州市情况比较复杂,但男女切线年龄一直保持一致,2008年、2011年乡镇党政班子副职为男女均49周岁(乡镇领导班子正职没有“退二线”做法,49岁前均调整到市直任职),2008年莱州市直部门班子正职切线年龄为52周岁,其他年份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市直部门班子副职均为52周岁,市直部门班子正职为53周岁。关于县市区“退二线”科级领导干部数量分布,从近5年统计数据看,每年机械增长量(=新增“退二线”人员-退休人员)呈逐年递增态势,目前“退二线”正科级、副科级干部总数分别为351人、524人(不含莱山、招远、蓬莱、莱州市)。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退二线”率
(=“退二线”正科级干部总数/正科级干部总数×100%)稳定在17%左右;副科级干部“退二线”率稳定在8%左右。“退二线”正科级、副科级女干部均占相应“退二线”干部总数的10%左右。关于“退二线”干部年龄分布,在52、53、54三个年龄段中,以52岁数量为最多,近5年来,每年稳定在80-100人左右。55岁以上的“退二线”干部数量基本上占“退二线”干部的45%左右。
关于“退二线”干部区域分布情况,在调查的12个县市区中,龙口市呈现“两高”特点,一是“退二线”干部的数量最高,基本每年都在100人以上;二是干部“退二线”率最高,正科级干部“退二线”率每年都在68%以上,副科级干部“退二线”率每年都在26%以上。
“退二线”产生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看,“退二线”做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权衡利弊,各级普遍反映弊大于利。一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2000年机构改革时,市里印发了《烟台市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规定截至2000年12月31日,年满58周岁,担任过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一般应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的其他干部,一般应提前离岗,其中工作年限满20年的也可以提前退休。个别男满52周岁、女满47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经任免机构批准也允许提前离岗。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参照这个文件出台了相应分流意见。虽然文件规定离岗年龄限定仅适用于2000年当年机
构改革人员分流,但这个做法却因为以较低成本换来了干部的顺利新老交替而被普遍采纳,一直沿用至今。从本质上讲,这一做法只是机构改革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手段,在正常的干部管理工作中,不仅缺乏法理依据,而且各地自行规定“退二线”年龄并使干部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有违《公务员法》的规定,是对公务员职务保障权的侵害。《公务员法》在规定公务员权利时明确指出:“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职或者处分。”
二是
科级干部退居二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