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教后反思
平度市东阁街道广州路小学 于莉娜
计算是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知识包括许多领域,但无论哪一个领域的知识,都离不开计算,显示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下面我就《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这节课谈谈我们是如何提升学生学生计算能力的:
潜移默化中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已经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其算理和连续进位加法是一样的,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太难。我最初的设计是:在解决189+394等于多少的时候,全部放手给学生,看谁想的方法多,结果试了几遍学生想到的都是竖式计算,像这样的连续进位加法如果口算的话步骤很多,学生是很难想到的。所以最终我们决定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探究算法时,当学生一口喊出“用竖式计算”,我就很肯定的让学生竖式计算。探究算法的时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为什么要向十位进1,为什么又要向百位进1?”突破重难点,虽然有认知冲突,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完全能自己迁移类推解决出问题,我再紧紧抓住这个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己当同伴的老师解疑答惑,在解疑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明确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思考、操作计算的过程中探究算法,在质疑、解疑中最大限度地暴露疑难,根据问题进行再学习和认知,不仅学会了算法、理解了算理,更重要的是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由简单的计算方法走向对实质原因算理的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在引导学生将算理和算法巧妙结合,并熟练掌握后,我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个问题:“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进一步巩固、理解算法、算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互相补充、尝试归纳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动手笔算
我先让学生独立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总结出: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本题目在三位数加法的基础上加了一道四位数加法的笔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算理的重要性及数学世界的奇妙。
(2)发展练习—生活中的数学
这道题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先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编故事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这道题学生很容易理解成原来有174米,当看到还剩354米的时候,学生思维会出现冲突。原来有174米,怎么剪去一部分还能剩下354
《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教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