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讲诗经(四) ——《诗经》内容(三) 第五节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好友欢聚晏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 更多的是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主要作用“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地位”。《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 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 群臣嘉宾而作, 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一、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第六节怨刺诗《毛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古诗素有“美刺”传统, 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 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 有的颂扬文王之德。在《雅》诗和《国风》中, 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中的《民劳》、《板》、《荡》,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国风中的《硕鼠》《伐檀》。怨刺诗是诗经中最表现现实主义的诗体,而怨刺诗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赋税严重刑政苛刻的黑暗政治,诗被用来针砭时弊和倾吐怨愤。第二,社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私有制发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更加艰辛。第三,“士风”盛行,个人尊严和自我人格受到重视,平民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强烈。第四, 封建思想没有深入人心, 而人民的情感又逐渐成熟, 加上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于是平民百姓大量用诗来表达自己被压迫和剥削的情感,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寄生本质。(一)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例如《邶风· 新台》,揭露了卫宣公霸占儿媳宣姜的乱伦丑行。 1. 新台: 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 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cǐ此): 鲜明貌。 2. 河水: 黄河。瀰瀰(m ǐ米): 大水茫茫。 3. 燕婉:燕, 安;婉, 顺。指夫妇和好。 4. 蘧篨(qú chú 渠除): 鸡胸。一说蛤蟆。鲜: 善。 5. 有洒(cu ǐ璀): 高峻。 6. 浼浼(m ěi美): 水盛貌。 (tiǎn舔)

诗经燕飨诗怨刺诗教案-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uiwei20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