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家族居住饮食文化之变迁[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发布日期: 2013-12-09 | 浏览( 235 )人次|投稿|收藏] 内容摘要: 18 世纪以来,土家族的居住饮食文化有三次大变迁: 改土归流; 新中国建立; 改革开放。土家族居住饮食文化之变迁与下列因素相关联: ぇ新文化因子的输入; え发明创造; ぉ政治经济变革; お传统的延续和遗存; か与生存环境相关联;が自身的经济条件;き生活方式与习俗。关键词:土家族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变迁土家族的居住饮食文化, 自18世纪以来, 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迁, 第一次是18世纪 30年代“改土归流”以后所发生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20世纪50年代所发生的;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本文拟对土家族居住饮食文化的三次变迁进行探讨。土家族居住文化的变迁土家族的住宅建筑,在土司时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土司居处富丽堂皇,砖瓦鳞次,绮柱雕梁, 极尽楮华。其属下官吏的住处, 虽可竖梁柱, 周以板壁, 但不准盖瓦。一般土民只能杈木架屋, 编竹为墙, 树皮或茅草盖房。如有盖瓦者, 均治以逾越之罪。这些规定, 是农奴社会等级制度在住宅建筑上的反映。住宅建筑的等级制, 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本文所研究的为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土民住宅。于土民住宅, 在流官袁承宠与王伯龄的告示中说得十分明白。清雍正八年, 永顺第一任知府袁承宠公布详革土司积弊之示中云, “查土民尽属茆屋穷檐,四围以竹,中若悬罄,并不供奉祖先, 半屋高搭木床, 翁姑子媳, 联为一床, 不分内外, 甚至外来贸易客民, 寓居于此...... ”清乾隆七年,永顺知县王伯龄在严禁陋俗的告示中说, “土民之家,不设桌凳, 亦无床塌, 每家惟设火床一架, 安炉灶于火床之中, 以为炊爨之所。阖宅男女, 无论长幼尊卑, 日则环坐其上, 夜则卧杂其间, 惟各夫妇共被, 即有外客留宿, 亦令同卧火床”。在鄂西等地流官的告示中亦有类似的文字,渝东南和贵州铜仁土家族也一直有“火铺”的设置。可见, “火床”(或称“火铺”)的运用在土家族聚居区是极普遍的文化现象。这说明,土家族的住宅, 在土司时期, 甚为原始和简陋, 没有床榻之设、炉灶之设、桌凳之设, 也没有堂屋之设(因为住宅内“并不供奉祖先”) 。这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二个特点。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 住宅内以“火床”文化为中心。“火床”在渝东南一带被称作“火铺”。“火床”( 或称“火铺”) 是土家族住宅活动的中心, 做饭用餐、接待宾朋、晚上睡觉, 以及冬日取暖, 都是在“火床”上进行的。作为睡觉场所, 这就好比北方的炕,阖宅男女,卧杂其间,即有外客留宿,亦同卧“火床”,这是“火床”的功能之一; 其功能之二, 是取暖。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 甚为寒冷, 每年取暖的时间, 长达半年之久, 高山地区则在半年以上。“火床”作为取暖场所,中间设有“火塘”,塘内以架柴生火。每到冬日, 阖宅男女, 环坐于“火塘”四周取暖; 功能之三, 是做饭用餐。“火塘”内设铁制的圆形三脚架, 做饭的主要器具是鼎锅, 鼎锅用铁铸, 主体呈圆柱形, 圆柱直径为16-- 32公分, 高16--20公分, 上有铁做的盖。鼎锅底为尖端向下的倒圆锥。鼎锅置于三脚架上,鼎锅下烧火,用鼎锅做饭。若有客来,也用鼎锅煨茶喝。其铁锅,主要供炒菜用; 饭做好, 即在“火铺”上用餐; 功能之四, 是接待宾朋。土民以“火铺”代凳。劳作回到家中, 即坐“火床”歇息。若宾朋邻里到来, 即请去“火床”上坐。同时, 武陵山区, 较为潮湿, 坐卧“火床”可以隔潮。所以, 它于土民, 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固然,“火床”的多功能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多功能特征, 它是床灶不分、床凳不分、床与取暖用具不分、床与客厅不分的产物,所以,它具有典型的原始性。同时,“火床”文化还具有其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 因为“火床”是土家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无论亲疏, 无论内外, 无论男女, 及至外来行客, 一至其家, 即登“火床”, 男女交谈, 毫无避忌。它展示了土家人热情好客、直率豪爽、淳朴坦诚的性格, 体现了土家族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在那里,既没有男女有别之规,也没有男尊女卑之习。这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第四个特点。这一点, 也可以说,“火床”文化是土家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土司时期,土家人田间劳作,男女同行;在摆手场上,男女相携,翩跹进退;出征打仗,有以女土司为首领的,有的土司还设有女兵营。在渔猎、采集、农耕、纺织都是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的情况下, 妇女与男子的社会地位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连服饰也是不分男女的。那时候, 在土家族, 土司接待贵宾, 饮咂酒得由女子开坛。土司下到乡间, 有由女子陪酒的习俗。结婚以后, 女子对其婚姻不满

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