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200来个基本字构成的。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汉字是表意文字, 识字教学一定要符合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据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 从汉字构字原理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汉字科学课题研讨中捕捉到的信息 5月 28日— 29日, 福建省第二届“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举行。研讨活动以七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实验研究成果, 展示了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一天半的听课和经验交流活动中, 专家们、老师们对汉字科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让我受益。知道了此课题的操作小贴士: 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适时适度,兼容并蓄。一、讲析偏旁,扩大识字容量: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二、解析字理,渗透识字方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三、追溯字源,指导正确书写:探求本义法。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越位、不到位的话就谈不上科学, 因为汉字学识字不等于展示古文字,有时需要根据汉字象形性的特点展示古文字,不能只要教学生字,就展示其古文字, 有些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 再出示古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 汉字科学, 并不是把每课的生字都用来溯源, 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追究它的根源, 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汉字科学的解析, 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个生字, 而不写错字。已经认识的字不再拿出来讲, 一看就懂的字没必要拿出来讲,解说不便的字没有必要拿出来讲。“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该教法不仅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学的效率, 同时也无形中传授了汉字文化, 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汉字的特点是因义构形,是形音义的结合,这就形成了汉字的构形理据。遵循汉字理据,就是要给小学生尽量讲清楚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 使小学生学得明白, 知其所以然, 在理解中识记, 这不仅可以减少死记硬背、机械摹写的耗时费力和痛苦, 而且增强了学生识字的乐趣, 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例如汉字中的象形字。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 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 这时通过追溯字源, 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 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 再说笔画、笔顺, 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 但无论怎样讲, 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 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 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 并且一边演示, 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 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这样讲解, 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 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 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
字理识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