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第一页
第一节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第二页
粗大运动发育
第三页
一、反射发育有哪几方面?
原始反射
立直反射
平衡反应
第四页
(一)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什么是原始反射?
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人类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特点: 不精确、易泛化
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第五页
(一)原始反射:
(rooting reflex)
(hand palmar grasp reflex)
(foot palmar grasp reflex)
(Moro reflex)①拥抱型;②伸展型
(placing reflex)
(stepping reflex)
(Babkin)
(arm passage reflex)
(incurvation reflex)
(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crossed extension reflex)
(positive supporting reflex)
( Occlusal reflex )
第六页
(rooting reflex)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落后、脑瘫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第七页
(hand palmar grasp reflex)
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时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主动抓握和前臂的支撑。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轻压掌心。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第八页
出生后即出现,随着独站功能的建立而消失。
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站立功能。
脑瘫患儿此反射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木棍从婴儿足掌的尺侧
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足趾屈曲。
(3)存在时期:0~10个月。
(foot palmar grasp reflex)
第九页
(Moro reflex)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
早产、低钙、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脑瘫等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消失。
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手的主动运动发育、双手中间位的发育、手口眼协调发育等。
第十页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