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六组
主题:父爱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吴宇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认识本文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从中受到启发。
2、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以为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3、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深情的感染,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评价任务
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从中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回顾
活动一:检查生字词。
活动二:概述主要内容。
评价:正确读写生字词,能概述主要内容。
环节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活动一:“父”与“子”分别“了不起”在何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活动二:品析重点句子。
活动三:把父与子紧紧联在一起的是什么?
评价:理解父与子分别“了不起”在何处,能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分析。
环节三:拓展延伸
活动一: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活动二:个别展示。
评价: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决不放弃,恪守诺言
了不起
子: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在找“父”与“子”了不起的地方时,表现地比较好,找得比较准确,概括的也比较好。在品析重点句子时,应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加想象,更能体会人物情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