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健康评价
第一页,共61页
河流健康的定义
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河流健康评价的内容
赣江南昌段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为例
拟评价方法
第二页,共61页
河流健康的定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快速膨胀,人类对河流的干扰日渐增加,河流的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并已在全球引起广泛重视。对河流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前提是必须先判断和评价河流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由此,河流健康评价研究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河流健康应包括河流的自然状态健康以及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功能。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几大流域人口密集,水资源高度开发,难以实现河流自然、生态、社会服务各项功能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从我国实际状况出发,我国河流的健康应是在河流一定的自然结构合理和生态环境需求的条件下,能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类社会相应时期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即在保持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均衡状态下达到的河流健康。为此我们定义河流健康内涵为:在人类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下,保持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相对均衡发挥的状态,河流能基本实现正常的水、物质及能量的循环及良好的功能,包括维持一定水平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最终形成人类对河流的开发与保护保持平衡的良性循环。
第三页,共61页
国外研究进展
随着国际上对河流健康状况的重视,河流健康评价已经在国外很多国家幵展,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的实践最具代表性。
(1)美国
美国环保署(EPA)于1989年提出了旨在为全国水质管理提供基础水生生物数据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完善,环保署(EPA)又于1999年推出了新版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该协议提供了河流着生藻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的监测及评价方法标准。此外,环保署(EPA)还在1990年启动了环境监测评价计划(EMAP),用于监测和评价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状态和变化趋势。在美国的中西部产生了一种重要的河流健康评价的生物学方法: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最初用于鱼类,后又推广到其他生物,作为评价河流健康状况的工具以支持水资源计划和决策。美国、瑞典和意大利还采用了岸边与河道环境细则(RCE),用于快速评价农业地区小溪流的健康状况。
第四页,共61页
第五页,共61页
(2)英国
英国在河流健康评价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河流生境调查(RHS),用以评价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和质量,并判断河流生态环境现状与纯自然状态之间的差距。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河流保护评价系统(SERCON),目标是用于评价英国河流的自然保护价值。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评价实践是建立了以河流无脊椎动物预测和分类计划(RIVPACS)为基础的河流生物监测系统,通过河流中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存活状况评价河流的健康状况。
第六页,共61页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RIVPACS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适合本国的澳大利亚河流评价计划(AUSRIVAS),并于1993年采用AUSRIVAS开展了国家河流健康计划(NRHP),用于监测和评价澳大利亚河流的生态状况,评价现行水管理政策及实践的有效性,并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全面的生态学及水文学数据。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还开展了溪流状态指数(ISC)的研究,评价长期河流管理和恢复中管理干预的有效性,其结果有助于确定河流恢复的目标,评估河流恢复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管理。
第七页,共61页
4)南非
南非的水事务及森林部于1994年发起了“河流健康计划”(RHP),该计划选用河流生境状况作为河流健康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可广泛用于河流生物监测的框架。此外,南非的快速生物监测计划也发展了生境综合评价系统(IHAS),系统中涵盖了与生境相关的大型无脊椎动物、植被、底泥及河流的物理条件。
国外对于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侧重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价,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代表性生物指标和生物栖息地指标,而对于河流对人类的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指标涉及较少。
第八页,共61页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在水质评价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在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学等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的工作。
第九页,共61页
(1)黄河健康评价
2003年10月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首届黄河国际论坛上提出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作为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的主题,2004年李国英又提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认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指标黄
河流健康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