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出口的 SWOT 分析 08140480 陈仲贤 08 国贸一班我国是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出口第一大国。 2005 年1月1日, 全球性配额管制全面取消, 标志着纺织服装制品贸易全面进入自由化阶段, 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 增长相当迅速, 部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在长期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与思考。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贸易内部环境 S-W 分析 S—内部优势分析(1 )制度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纺织产业予以扶植,特别是为推动纺织集群经济发展, 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 更以民间协调人的身份, 积极促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 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外贸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已由原来的经营权审批制调整为上报备案制, 扫清了我国外向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障碍, 使得原来只能依赖外贸经营单位出口的相当部分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外部发展空间。出口退税方面,从 2004 年开始,政府开始着手清理退税拖欠工作,目前各地退税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大大减轻了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负担, 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特别是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尤为明显。(2) 企业网络方面: 为推动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发展, 各地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 极力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 增加配套协调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以专业市场为核心, 以广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 集原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后处理、成衣成品制造、仓储、货运、展销、零售于一体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经济带, 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发展尤为成功。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建立, 为企业编织经营网络, 加强彼此间合作协调能力, 进行柔性生产和转包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保障。(3) 资金技术方面: 在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努力与协调下, 各地纷纷推出对于中小纺织企业的优惠金融安排, 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 鼓励其进行技术和生产投资。在技术层面上, 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引进外来技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等, 近年来我已有很大的提升, 面料生产方面一直以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薄弱环节, 以前用于出口高档服饰的工艺面料绝大部分只能依赖进口, 目前这种情况已有很大改观,多数面料已能够由国内自行提供。(4) 人力资源与劳动力供给方面: 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 同时, 我国又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 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相当大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 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另外,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 人员的国际化流动加剧, 亦有相当多的外国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进入我国的纺织服装领域, 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 W—内部劣势分析(1 )制度环境方面:自入世以来,我国在政策调整上,虽然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管理体制仍然僵化,国家为促进中小纺织企业发展,给予各种优惠税收政策和金融扶植,但未能及时有效地落实。有些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一时不能适应角色任务的调整, 办事效率不高, 服务水平低下。法律方面,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从实际执行来看, 并没有真正做到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产品设计非法抄袭、模仿、商标盗用现象相当普遍
我国服装出口SWOT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