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滩一中八年级语文学案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石滩一中八年级语文学案设计.doc石滩一中八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增城石滩镇第一中学八年级备课组参赛姓名:姚丽媚、刘焕群、魏惠娟、张熔芬、刘 水霞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9、湖心亭看雪
第一课时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1、 作家作品
《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 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刿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等。
2、 通假字
(1) 余挛一小舟().
3、 一词多义
(1)是: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 .
(2) 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
(3) 一:①上下一白()②长堤一痕()..
(4) 白:①强饮三大白()②上下一白()•.
4、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义:;今义:)
5、 词类活用
⑴大雪三日()⑵三大白而别(). .
6、 其他文言实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
(3)惟长堤一痕()(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是金陵人,客此()(6)及下船()...
7、 句子翻译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
△教材解读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 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西湖经历三天 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 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1
△问题研究
8、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9、 分析人物:概括文中“相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阅读鉴赏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10-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挛一小舟, 拥舞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章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S: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
C、余孥一小舟上下一白D、余住西湖拉余同饮....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2、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 作用?
13、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同步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少壮不努力,!
,孤帆天际看。
树树皆秋色,!
气蒸云梦泽,。
坐观垂钓者,。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
《湖心亭看雪》中,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中,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
2、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⑵余孥一小舟(). .
⑶湖中人鸟声俱绝()⑷及下船().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孥一小舟,拥舞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4-7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挛一小舟, 拥饕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物,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U: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 解释加点的字。
(1)客此()(2)雾淞沆物()...
(3)强饮三大白()(4)莫说相公痴()...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 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 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第二课时
课堂导学
一、积累与运用
1、

石滩一中八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