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代戏剧与汤显祖《牡丹亭》.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代的戏剧 第一节 明代杂剧
1
一、明初杂剧
明初期杂剧(1368——1487),紧承元剧余势,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后即渐趋萧条。
1、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贾仲明等16人
2、朱权的杂剧与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
3、朱有燉的《诚斋乐府》
2
二、明中叶杂剧
明中期杂剧(1487——1572),作家作品均不多,但在内容及体制上表现出新的变化。
1、王九思《杜甫游春》
2、康海《中山狼》
3、冯惟敏《僧尼共犯》
4、徐渭的《四声猿》与《歌代啸》
3
三、明后期杂剧
明后期杂剧(1572——1644),不乏警世之作,杂剧南曲化也蔚为风尚,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创作,写南杂剧的有徐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等;写北杂剧的有孟称舜(《桃花人面》)、王衡(《郁轮袍》)等;南北曲兼写的有叶宪祖(《易水寒》)等。
4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一是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了很多短剧。二是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三是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5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传奇三变”:
①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
②元末明初,将元杂剧称为“传奇”。
③明清以来,指称除杂剧以外以南曲为主谱成的明清中长篇戏剧。
“明代的传奇,实际上就是南戏的改称”。(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6
一、明初传奇
明前期传奇创作极为萧条。统治者极力宣扬《琵琶记》中“有关风化”的创作原则,于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充斥剧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邱濬jùn的《五伦全备忠孝记》和邵璨的《香囊记》。除极力宣扬封建礼教之外,《香囊记》还开了明代传奇语言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先河,对后代戏曲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以至徐渭在《南词叙录》中将其称之为“南戏之厄”。
7
二、明中叶传奇
中期的传奇创作已开始从理学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产生了著名的“明中期三大传奇”,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这是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
8
三、明后期传奇
明代后期,是传奇创作兴盛繁荣的时期。其主要标志:一是大批剧作家与作品涌现;二是戏曲创作流派的正式形成和相互竞争(沈璟为代表的“临川派”和汤显祖为代表的“吴江派”);三是产生了伟大的戏曲作家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即汤显祖及其剧作《牡丹亭》。
9
“沈汤之争”
沈璟的戏曲理论引发了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论争。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情理论”)。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10

明代戏剧与汤显祖《牡丹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angwei2201
  • 文件大小618 KB
  • 时间2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