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 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 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 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 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 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所以美育也是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从而感受美, 欣赏美, 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 、教师的语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 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 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这种“仿真”, 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 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除了口语流利外,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 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 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 具有节奏感的语调, 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 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 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 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要新鲜, 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语言要优美。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 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 学生不仅兴趣盎然, 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2 、教师的教态美要实现美育教学, 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 态度
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