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擦亮相如文化品牌
2
———————————————————————————————— 作者:
———————————————————————————————— 日期: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擦亮相如文化品牌
“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日前,南充市顺庆区李家中学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赴蓬安县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探千年古镇、觅相如足迹、领辞赋文化、品智慧人生”的励志研学之旅,亲身体验相如文化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在老师的讲解下,用眼睛、耳朵和双手去亲身感受一路上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
“成语‘子虚乌有’原来就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李家中学初三学生曾思雨告诉笔者,自己与同学们用双脚丈量历史文化的同时,思绪还穿越了古今。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欢笑,还增进了友谊,增长了见识。
近年来,蓬安县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江城、历史文化名城、融南发展新城”目标,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充分利用司马相如故里是蓬安这一独特资源,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绽放出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增添“点睛之笔”。
(小)重研究相如文化显神韵
“司马相如有着高远的政治理想、辉煌的文字典范,具有春秋大义、家国情怀、天地人相统一的宇宙观和崇高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精神,有着‘做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的胆识与壮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在第五次司马相如文化研讨会上指出:司马相如不仅是蓬安的,也不仅是四川的,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3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司马相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开通西南夷成为拓边功臣被誉为“万代推功”;其所作《封禅书》主张的大一统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为文化统一中国奠定基础,成为历朝定制;其大赋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成为民族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其“凤求凰”琴挑文君成为千古爱情佳话绝唱,为千百年来青年男女所向往!
司马相如出生于蓬安!史载:南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相如县时即以其宅为治所。
“司马相如和相如文化在蓬安的提出及研究始于1989年。2000年,蓬安县决定开展司马相如研究。2003年,成立司马相如研究会。这些年以来,司马相如研究会年年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据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赤中介绍,2004年该县举办“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2007年举办纪念“相如古县”建县1500周年暨国际相如文化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校、科研单位和学术机构共计100余专家学者以及10多家媒体记者参会;2014年11月该县举办“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学术研讨会,1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2017年9月以“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四川省名人论坛·第五次司马相如文化研讨会在蓬安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省历史学会、省社科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相如文化精神,促进相如文化传承和创新,加快蓬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历次全国和国际性的研讨会,累计参会的专家学者逾1000人次,收集论文150余篇,编辑出版《论文集》4册、《会刊》7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4
同一时期,《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包括《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司马相如作品译注》、《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究论集》、《相如故里故事集》、《相如故里风光吟》共5本)、《画说蓬安》《天下文宗司马相如》《相如故里100问》《相如文化简读本》《中国赋圣司马相如》等系列丛书和社科专著相继出版;《司马相如》文化邮票成功发行;专题片《寻找司马相如》亮相央视……相如文化名片在省内外成功叫响,司马相如文化的影响力、蓬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度提升。
今日蓬安,司马相如的“影子”随处可见:在河舒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擦亮相如文化品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