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
摘要】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二拍〞。为了使小说情节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三言二拍〞的作者非常重视悬念的设置。“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在作品开头,对作品的内容或主题进行简要提示和概括介绍,通过预叙,形成悬念;作者埋伏下重要的或关键的未知情节,或者利用表达限制视角来设置悬念;巧妙运用伏笔、照应来设置悬念。
【关键词】三言二拍;悬念;预叙;限制视角;伏笔
中国古典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唐传奇标志着中国短篇文言小说走向成熟;而白话小说的成型,那么是宋元时代出现的宋元话本。宋元时期,说话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开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态。宋元的说话除了本身作为小说开展的一个阶段,也对后世明清的白话小说的开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话本是用来宣讲的,一切以听众为中心,而这些听众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市民,因此描写要尽可能细致,语言要尽可能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并以能吸引听众的故事作为作品的重点。话本小说是具有商业性质的艺术形态,它是市民阶层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说书艺人就要竭尽全力吸引听众,即“看官〞。要吸引“看官〞,就要靠曲折有趣的故事。讲故事是说话艺人表演的主要方式。要讲好故事,使听众感到有趣,首先就必须精心设计安排故事情节。情节环环相扣,骇人听闻,悬念迭出,是话本小说极为明显的特点。“无巧不成书〞,说话艺人除了追求情节之奇,还讲究细节之巧,将奇特、偶然的故事串连成一个有机体,情节就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动感,而叙事的曲折多变也是说话艺人普遍追求的。在话本小说中,许多一波三折的情节,让人有峰回路转之感。
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古代形成了爱听故事、爱看故事的特定读者。这些读者最初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市民。他们在闲暇之际,出入说书场,观看讲唱艺人的表演。为了吸引听众,说话人就要选择说那些市民喜欢的、感兴趣的题材,并且要讲好故事,善于布置悬念,使情节一波三折,满足听众的需求。到了明中叶,白话小说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小说的创作由先前书场的“说〞变为书面的“写〞,而小说的接受者由先前去书场“听〞变为买了书回家“读〞。在這种转化中,读者的阅读兴趣没有变,读者的审美取向没有变,依然喜欢看故事,而且是曲折的故事。作家为了应和读者的阅读口味,在创作时也善于编造一波三折的故事,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言二拍〞具体是指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三言二拍〞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为话本、拟话本的集大成者,“三言二拍〞中的小说,非常重视情节的迂回曲折、跌宕起伏。而设置悬念,是“三言二拍〞中小说编排和构思情节,造成情节曲折跌宕的重要手段。
“三言二拍〞中的悬念设置,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对作品的内容或主题进行简要提示和概括介绍,通过预叙,形成悬念。在话本中,说书人为了吸引听众,就必须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一般在话本的开头会将作品的主题作简要的提示,或者对作品内容作简要的概括,使听众急于知道故事的具体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悬念。同样,“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悬念。如?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
论“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