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礼”还是“无理”
摘要:执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在分析“友人”的形象时要辨析“无礼”与“无理”含义的区别。“无礼”是没有礼貌,“无理”是没有道理。“无礼”的行为不一定“无理”,“无理”的行为不一定就是“无礼”的人所为。“无礼”既可以评价人的行为,也可以评价人的品质;而“无理”只能是对人的行为表现作出评判。因此,“友人”应该是“无礼”的人,而不是“无理”的人。
关键词:友人;无礼;无理
执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在分析“文中的友人是怎么样一个人”时,针对“友人”当着孩子的面骂父亲的言行(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学生产生了争论。有的说“友人”“无礼”,有的说“友人”“无理”,有的说两者都对。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辨析“无礼”与“无理”含义的区别。“无礼”是指没有礼貌,“无理”是指没有道理。“无礼”的行为不一定“无理”,不讲礼貌、没有素养的人做事不一定就不讲道理(“无理”),有道是“话粗理不粗”。反之,没有理的事情(“无理”)不一定就是无礼貌无素养(“无礼”)的人所为,所谓“圣贤之人亦有过焉”,这是其一。其二,“无礼”既可以评价人的行为,也可以评价人的品质,如“这个人说话没有礼貌”(指行为举止的“无礼”),“这个说话的人没有礼貌”(指人的品行不好,“无礼”);而“无理”只能是对人的行为表现作出评判,如“这个人说的话没有道理”(“无理”),而不宜修饰人的品质、品性,如“这是一个‘无理’的人”(但可以说这个人“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强词夺理”,“无理”可指人的行为表现)。
结合文章具体情况,如果从“友人”的言行看,当然是既“无理”(自己迟到了)也“无礼”(当着孩子的面出言不逊责骂其父),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文中的友人是怎么样一个人”,也就是说问题问的是人的品行,而非行为,所以回答的应该是“无礼”的人(指品性素养),而不是“無理”的人(指行
“无礼”还是“无理”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