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章程》
《北洋海军章程》是中国第一部海军章程,于1888年颁布实施。当时“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回国后,为北洋海军制定章程,以使这支舰队经制化的任务,便被提上议事日程。按照清朝规定,没有被朝廷批准营制、饷制和官制的军队,都不是正规部队,也没有正式军官编制。要使军队长期存在,就必须以规章条令形式使其正规化。 1888年5月5日至16日,李鸿章借验收“致远”等四舰之机,第四次出海巡视他的舰队。行前,关于制定海军章程的设想已经有所讨论。视察结束后,他饬令文武将领悉心筹议,参加起草工作的有周馥、丁汝昌、罗丰禄、林泰曾、刘步蟾等人。李鸿章本人因出海感冒,卧病经旬,减少了许多立酬接待,但仍参加讨论,端午痊复后,更是详加关注。讨论所依据的范本,大半采用英国海军章程,部分参仿德国,或仍遵中国旧制。经过半个多月努力,至7月中旬写出底稿。7月15日,李鸿章向醇亲王函告此事,并派周馥携带《章程》底稿进京呈阅。由于朝廷已在5月19日发表周馥为直隶按察使的任命,所以8月1日总理衙门上奏,请将周馥暂留海军衙门,创办《海军章程》,俟拟成再行赴任。在以后的两个月里,醇亲王数次接见周馥,商改《章程》。周馥同海军衙门总办章京等进一步对底稿进行了修订。9月30日,海军衙门正式向慈禧太后奏呈《北洋海军章程》,三天后,奉懿旨“依议”,《章程》遂为定稿,颁布实行。而从上年起,醇亲王便患重病,濒危数次,直至过了年,才慢慢调养过来。《章程》进呈的次日,醇亲王上奏,声称大纲已定,请求开去管理海军衙门及神机营差使,得以安心调养。懿旨不准,算是对醇亲王的抚慰。 《北洋海军章程》有多种版本传世。一为十二款的红格手写稿本,估计是周馥向醇亲王呈送的底稿或底稿副本。一为铅活字十三款印本,估计是在北京讨论修改时所印。一为铅活字十四款通行本,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饷、恤赏、工需杂费、仪制、钤制、军规、简阅、武备、水师后路各局等方面,是正式奏定之后印行的版本。三个版本,一个比一个严整细密,反映了拟订工作的不断深化。《章程》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它的颁布,标志着北洋海军这支洋务运动中创建的舰队,至此正式成军。《章程》是新式西方近代军队制度开始在中国推行,而传统的中国古代军队制度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两种体制交替消长的产物。它已包含中国近代军制改革的许多内容。比较1865年曾国藩奏定的《长江水师事宜》、《长江水师营制》,可以明显看出《章程》所具有近代西方海军制度的色彩。然而北洋海军毕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学习“洋务”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保留下传统军队的痕迹。人们通常认为,晚清军制改革是在甲午战争后开始的。战前,枢臣大吏对于西方军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坚船利炮这类表面现观感上,没有从军制建设的角度来进行军队近代化建设,只重视改进军队的器用而轻视变更军队的体制。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全面。洋务运动中,海军建设走在陆军建设前面,它除了引进新式军舰大炮等装备外,在军队的编制、管理、纪律、训练和兵役制度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旧式军队有了很大的变化。《北洋海军章程》所规定的内容,反映出晚清军制改革在19世纪80年代的海军中已取得长足进展。
北洋海军章程编辑本段 回目录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船制
战船 守船 练船 运舱 附提标官弁 查海军战舰以铁甲为最,快
《北洋海军章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