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茅以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一章:
  
  “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以自己吃亏让人得利为乐事。小说的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的一名隶卒(在衙门里当差的小兵。作者有意以隶卒为例,因为隶卒有点特权,往往欺负百姓。)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讲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买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而无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小说中关于君子国的描写,提供给我们两点思考。
   第一, 双方让利和争利都会引起争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的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一个和谐的,协调的社会。
   进一步的观察还可以发现,在现实世界的商业往来中,虽然双方都以牟利为目的,通过讨价还价却都可以达成协议,而无私的君子国里的讨价还价则不可能。小说里不得不借助于两个路过的老翁,用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这里包含着一个极深奥而且非常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和谐的,而利他却不可能达到一致意见,其结果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这确实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由于君子国内不能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均衡,从动态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成“小人国”。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宜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亡,被“小人”国代替。
   从这一点来看,人是自利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由此,人类才有了最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如果人是利他的,则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建立起来。
   第二,君子国里每个人的动机是什么?首先要问的是人们为什么要交易? 不论是原始的以货易货,或是现代社会的用货币换取商品,交换的动机都是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些,更舒适些。如果没有这一点动机,人们为何不辞辛劳的参加交换呢?我们每个人所得到各种物质享受,从针头线到冰箱彩电,都是通过交换才得到的。如果绝对避免交换,每个人就只能到农村去种粮种棉花,用土坯房子,向土地索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了,当然这样也可以勉强生存下来,我们的祖先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0-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