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小调查:我们同学有谁知道母亲节是几月几号?那父亲节呢?(6月的第三个星期)
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我们的父亲。是啊,日月经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亲的爱,而父亲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父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保护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父亲,认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2、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此环节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的最初体验,尤其是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理解。)
3、寻找真实:
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感情的真实。
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先生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得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4、聚焦“背影”:
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个各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考课后练习一中的问题设计进行引导。明确后,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纵向比较)
文章开头 作用:开篇点题,创设 浓重的感情气氛。
车站送别 作用:浓墨详写,具体描绘背影,表现父亲爱子
的深厚感情
第三次 别后远景 作用:深化主题,远见背影消逝,背影淡而情愈深,
离情别绪,催人泪下。
第四次 浮现背影 作用:首尾呼应,思念情深。
⑵重点研读作者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段落(朗读、讨论第五段)
5、解读眼泪:
见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泪?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次 见父亲 悲哀的泪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的泪
第三次 别父亲 离别的泪 第四次 想背影 伤心的泪
6、品味语言:
认真品读、体味,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文中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
学生可从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等畅所欲言。
7、热点争鸣:
⑴由于多数学生反对,2003年9月曾传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落选鄂教版語文教材。其理由为:《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夠潇洒”,故将《背影》逐出中学语文新教材。对此你有何看法?
⑵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泪,也未免太多了一点。 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 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对此你有何看法?
8、布置作业:
⑴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⑵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三)相关链接:
《匆匆》朱自清
《父爱》苏童
《代沟》梁实秋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
背影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