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墨竹图题诗 (2).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课 型:美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合作探究、诵读感悟,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 法:研究体验式教学法。
学 法:合作探究、诵读感悟。
教 具:课件
教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五、回顾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六、拓展训练

墨竹图题诗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0-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