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车改革消息:啃下这块硬骨头.doc第2页 /总页数 12 页
2014公车改革消息:啃下这块硬骨头
Ctrl+D《无忧考 网》')">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事业单位招聘网
相关推荐:事业单位工资改革2014|公车改革消息 | 报名时间 | 职位表 | 准考证 | 考试时间 | 模拟试题
2014公车改革消息:啃下公车改革这块硬骨头
改革有亮点,公众不麻木
陈方:说起公车改革,大家可能有些麻木。但这次不一样,7月16日,中央推出《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车改。消息一出,舆情振奋。之所以振奋,我想,还是因为这一轮的车改与以前相比,有很多亮点。亮点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妨都来盘点盘点。
周东飞:我觉得亮点有两个。一是改革的自上而下,或者叫顶层设计。这20年来,各地都搞了很多的车改试点。但是,鲜有真正成功者。大家都在喟叹碎片化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成功。自下而上的改革,往往还是利益内部兜圈子。这一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有利于避免此前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是一。第二个亮点是取消式改革。此前的车改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取消公车,给补贴。二是不取消,加强管理。三是组建专门的公司来承担公务用车任务。后两者都算不上改革。取消公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叶青:其实公车改革早期是自上而下,之后是自下而上,现在是自上而下。
李妍:要说这次的亮点,我认为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还有路线图。给出时间表,是通过确定最后时限,倒逼公车改革加速。具体路线图,是延续了过去“去公车化”与货币化补贴的路线,但是不同的是,这次在这些货币化补贴、去公车化的具体措施上,有更多细节上的安排,这有利于改革的具体落地。
第3页 /总页数 12 页
叶青:此次中央车改方案之细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可见考虑得很周全。把厅局长、市长、县长、乡镇长等主官,纳入实物保障的范畴,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很是智慧。同时也提出了过渡性公车服务中心,但是把过渡期的时间决定权交给了地方。
马想斌:对于这次公车改革,亮点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我观察了一下,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除了此前一些地方试点的货币化外,此次取消副省级一般公务用车,对地方的冲击很大。
过去,局级甚至乡镇领导,都有豪华配车,而根据这次的车改方案,原则上只有四套班子正职,可以保留一般公务用车,如此一来,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似乎剩不下几辆公务用车了。至于能不能做到,先不说,单看这样的力度,是值得期许的。
陈方:改革就怕没有时间表。而这次明确了2014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的改革时间表,这很重要,这说明公车改革已经开始倒计时。
叶青:中央机关2014年底完成,各省2015年底完成,与原来说的两年完成相吻合。记得是2013年12月左右,厉行节约条例出来之后,就有这种说法。
反腐大环境,激发车改信心
陈方:我发现舆论对这次公车改革抱有极高的信心和期待。为什么?我的理解是,大环境变了。“八项规定”“反四风”严格落实,改变了官员以往的观望态度,反腐败开始动真格,车轮上的腐败无疑是其中之一。公车改革也是节俭办公的需要,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第二,本轮公车改革之前,很多地方都有了不少试点经验,车改中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有预案应对。第三,私家车的普及,私车公用,节约社会资源。
叶青:车改是民意。这一点媒体也是十分认可。改革的热点轮流转,现在轮到车改。媒体对利益固化,很有体会。这次就触及到官员的利益,失去了公车的利益,官员就没有什么特殊利益了。因此,媒体很关注。
周东飞:我对陈方说的第三条很有感触。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不再是所谓官员身份的象征。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汽车并不是私人所能拥有的东西,它是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现在不同了,汽车基本上已经是生活用品了。汽车回归交通工具的本质,而不是权力的炫耀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官员才能够普遍地扭转观念,不再把汽车当成“官轿”来看待,车改也才成为可能。
第4页 /总页数 12 页
马想斌:其实,要说公车改革为何被如此期待,背后的社会背景总结起来,无非是三公消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务特权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叶老师十年呼吁公车改革,这十年的经历,恰恰就是公车改革在社会认识上的观念更新。
叶青:我为什么要像“傻子”一样不断地呼吁公车改革,这与我的专业研究有关系。1979年10月,我到湖北财经学院(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专业是财政学。从1993年起,广东东莞的沙田镇开始了公车改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从此关注并研究车改。2003年,对我来说
2014公车改革消息:啃下这块硬骨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