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制鞋业“非常完美”后深陷困局“历史总是在欲扬先抑中前行,尤其是新事物以试探的姿态挤进旧传统的生存空间中时, 总要有阵痛, 甚至中途搁浅。这是时代进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长期研究温州经济的周德文在《温州样本》中写道。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飘摇不定的经济局势下温州商人的处境。历史像是一个宿命的轮回, 30 年后,完成了一轮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温州民营经济,再一次陷入了阵痛。 2008 年,温州 GDP 增幅位居浙江省倒数第一。到了 2009 年一季度,温州的 GDP 增长仅为 % ,这一数据,再次震惊了业内。一方面,温州的中小企业正日渐失去其所仰赖的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这个城市又难以获得建立高附加值产业的环境条件。温州的制造业连同整个城市经济因之陷入了某种困境。“温州经济怎么了”以及“温州经济该如何”的巨大问号随之显现。温州现状: 记者昨日从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获悉,今年 1-6 月份,温州市 860 家鞋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 % 。但从 6 月份开始,降幅减少,出现止跌回升现象。其中, 6 月单月完成工业产值 亿元, 同比仅下降 % 。温州市国税局的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份,全市 16 个特色行业累计销售收入 亿元, 同比下降 % ;其中,制鞋企业 1-6 月份累计销售收入 亿元, 同比下降 % 。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 1-6 月份,全市鞋类出口总值 5 亿美元, 同比下降 % ; 出口数量 万双, 同比下降 % ; 均价 美元/ 双,同比上涨 % 。这种价升量降的现象,显示温州鞋类产品附加值正不断提升。规模以上企业降幅趋缓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说, 温州市 860 家鞋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整体运行良好。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国内外市场疲软的影响, 产销有所下滑;但从 6 月份开始,降幅减少,出现止跌回升现象。在产值与销售收入均下降的情况下, 上半年制鞋企业入库税收仍同比增长 % 。出口企业数减量缩 2008 年至 2009 年上半年, 外部环境对温州鞋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全市 856 家出口企业,有 149 家企业今年上半年无出口。其中, 29 家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倒闭, 8 家企业选择退出外贸专做内销, 7 家企业转行退出了鞋业, 其他 105 家企业则主要是受订单影响暂无出口。非皮面鞋为出口主体从鞋类出口品种来看, 上半年橡胶、塑料、纺织面鞋占全市鞋出口总量的 % 。其中,皮面鞋出口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 ; 合成革面鞋出口 亿美元, 同比下降 % ; 纺织面鞋 亿美元,同比增长 % 。谢榕芳认为, 皮面鞋消费下降, 而纺织面鞋、橡胶、塑料鞋等消费增加, 反映了金融危机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者选择价格低廉的鞋类产品。欧盟仍是最大出口市场上半年, 温州市鞋出口主要销往欧盟、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 欧盟仍是温州鞋最大的出口市场, 共出口 亿美元,同比增长 % ;出口俄罗斯 亿
温州制鞋业“非常完美”后深陷困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