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研究-名人故居:郑观应故居-盛世危言犹在耳.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研究-名人故居
郑观应故居
盛世危言犹在耳
 
 
郑观应故居   雪 村绘
  澳门又一次吸引了我的目光。
  吸引我目光的不是碧波万顷的海水,不是鱼贯疾驶的车辆,而是一座建筑。这建筑不是拔地而起、要与白云试比高的现代高楼,而是安卧深巷、像是要聆听大地心音的一座大院。这大院被唤作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位于澳门妈阁街亚婆井龙头左巷,乍看就是一座岭南风格的普通大宅,细瞧却没这么简单。它在岭南建筑的主体上,附着了域外风格的不少饰件。近前,先看到的是两层高的门楼,墙身自檐口往内退缩,下面是宽敞的大门,上层是明朗的窗户。门脸体现了国人谦和礼让的风貌,檐壁上饰有中式绘画,廊墙上还设有敬祀的神龛,都是中国古典风格。然而,抬头一看天花板则变了式样,石膏图案装点的是异国风情。门框也不同于传统中国民居,由双重花岗石镶嵌。
  郑家大屋,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他为这大屋题写过两首绝句:“群山环抱水朝宗,去影波光满目浓。楼阁新营临海镜,记曾梦里一相逢。”“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信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退隐澳门后,就是在这个居所中,郑观应写成了著名的《盛世危言》一书,思考晚清诸多社会问题,提出“富强救国”,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案。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可以忽略的人很多,却不能忽略郑观应。忽略了他,一个西风渐来的启蒙时代就无法准确表达。不少学人研究过郑观应,研究的结果是心悦诚服地将几个“第一”的桂冠奉送给他。他第一个提出“商战甚于兵战”理论,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他是实业家,第一个引进纺织先进技术、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他集资60万两白银,购买美国机器设备,建起了轧、纺、织三步兼营的大工厂。他是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他第一个提出医学“弃短取长,中西合璧”,1890年,他在《中外卫生要旨》一书中预言:“打破中西界限,彼此发明,实于医学大有裨益。”倘是一般人有以上“第一”中的一个也不白活一回了,然而于郑观应,这只是他攀登峰峦的一串行迹。
  步入郑家大屋,先是一个姹紫嫣红的花园,而后经过一个开阔的院子,便是两座四合院,这里是主人起居学习的主房区。蓦地,“通奉第”牌匾赫然眼前,“通奉第”是郑观应的住室,置身其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伏案走笔、低头沉思的身影。笔底的墨色像是要穿透纸背、穿透案几。时而,他住笔捧卷,琅琅读来,声震屋瓦。百年之后,那铿锵的声音仍在我耳边回荡:
  “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商遣也,领事为商立也;兵船为商置也……我中国宜标本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貌其形而不攻其心,学业不兴,才智不出,将见商败,而士、农、工俱败,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耶?”
  这是郑观应发出的醒世浩叹!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清朝,这声音无异于黄钟大吕。难怪书一面世,洋务干将张之洞就爱不释手,读完意犹未尽,挥毫评点:“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礼部尚书孙家鼐更推荐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又批分给大臣,下旨

国学研究-名人故居:郑观应故居-盛世危言犹在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