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制冷系统管道设计直径、连接的设计。第一节氨系统管道设计要求㈠对氨系统管道的要求◆耐腐蚀要求:一律采用无缝钢管。不允许用铜管、管壁镀锌。◆耐压要求:氨系统工作压力不超过-- ; 系统高压部分试压压力-- ( 表); 低压部分试压压力-- ( 表)。由管壁厚度来满足耐压性要求,表 5-1中的规范厚度满足要求。㈡对氨系统阀件的要求阀件--氨专用。⒈材质--灰铸铁、可锻铸铁、铸钢。耐压要求--强度试验压力 ~ 密封性试验压力 ~ 公称压力为 的阀即可满足要求。⒉氨阀不允许有铜、铜合金的零部件。⒊氨阀应有倒关阀座--可把阀全开,更换填料。⒋压力表用氨专用的。●量程不得小于系统工作压力的 倍。高压容器:- ~0~; 中、低压力容器:- ~0~ 。●精度等级:不低于 级。倒关阀座二、制冷剂在管道内允许流速及允许压力降●流速要恰当。表 5-2为推荐的允许流速。流速过低→沿程阻力损失较小,但管径较大,耗材多,造价较高; ●流速过高→管径小些, 但沿程阻力损失较大,影响制冷效率与安全。二、制冷剂在管道内允许流速及允许压力降●要控制管道的压力降。允许压力降见表 5-3。允许压力降确定原则:吸汽管或回汽管允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 1℃; 排汽管允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降低 ℃。三、对氨制冷管路设计要求㈠管道的坡度要求--见表 5-4。㈡蒸发器供液管设计要求⒈每个冷间的供液管:从分配站单独引出。⒉冷风机与排管的供液管:从分配站分别引出, 不得并联于同一供液管上。⒊并联供液的各蒸发器,要求其当量长度基本相等。如采用中进中出、先进后出的方式。如图 5-1a。即各支路同程。⒋顶、墙排管并联供液保证均匀供液的措施: 采用“∩”形弯头。如图 5-1b。墙排管的供液经“∩”形弯头的顶端,该顶端与顶排管的上层标高一致。图5-1 ㈢吸汽管设计要求⒈压缩机吸汽管宜在水平吸汽管总管水平轴线上方呈45°角处连接。⒉重力供液系统,最好设机房氨液分离器。㈣排汽管设计要求⒈排汽管上均应设止回阀。⒉压机排汽管应从水平排汽总管顶部呈 45°角接入。水平排汽总管水平吸汽总管压缩机㈤其他管道设计要求⒈氨安全管泄压管引出室外,出口高出屋檐 1m,高出冷凝器平台 3m以上, 未端做成 S形弯头。⒉融霜用热氨管:油分离器后接出,装截止阀和压力表,不宜穿过冷间。⒊各种氨管:不得有凹下管段。在地沟内的吸、排气总管的最低处应设排液(油)管, 吸入管设加压管。⒋排液桶、集油器、空气分离器等设备的降压回汽管,不得直接与压机吸入管相连, 而是接于蒸发器回汽管顶部。
管径计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