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 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摘要】:江苏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已经一年,这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教师和 2005 级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对高中教师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教育和教学,如何解读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即将凸显的问题是我们每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实践思考 2005 年9月,江苏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怎样抓住这次教改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政治课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新课程新理念 1、新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新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此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新导向。课程标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此先导有如下特征:时代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针对性,即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开放性,即新课程内容与创造性思维对接。 4、新课堂。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使课堂不仅实现知识转移和传递,而且让学习者主动地沉浸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在理解具体知识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新时代呼唤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凸显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意识。我们如何贯彻这些新观念呢? 二、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探索高中政治课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化。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附属品,虽然有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注重书本知识转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治新教材根据生活逻辑编写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这些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如《经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