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3)
课 题:《风雨》 课 型:新授课 主备人:段晓红 胡飒
审核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时 间: 2013年10月
学作者重要文学常识,会读会写文中重要字词。
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及侧面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学练过程
课堂导入
自学导航
作者文学常识。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等,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听“风雨”,识字词。
葡萄蔓 撩起 捶着 偌大 栅栏 鸟巢 模样
蜷曲 弧形 倏忽 锥形 刹那 凹凸 贾平凹
3、读“风雨”,知文意。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文章是怎样通过这些描写表现风雨特点的?
合作交流
4、品“风雨”,明主旨。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拓展提升
说“风雨”,积诗句。
(1)(课上)请同学们结合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6、仿“风雨”,小练笔。
(2)(课下)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写法,以“暴风雪”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左右的片段作文,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13《风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