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淮安掼蛋的哲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淮安掼蛋人生哲理一业余时间, 偶尔会来上一、两局淮安掼蛋。打得多了, 牌技虽未看出有多少长进, 却悟出其中似乎蕴含着一点哲理。一是“好牌不一定能赢, 坏牌不一定会输”。打牌时, 谁都希望抓到一副好牌, 谁都想赢。但抓什么牌,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而且,抓到好牌,并不意味着你稳操胜券;抓到坏牌,也不意味着就没有希望。最后留在手上的牌, 哪怕是最小的, 也不意味着一定是下游, 有可能在对家的帮助下“借风”出牌, 安然脱险。曾看到一位, 手中最大的就是 K, 但所有的小牌都凑成了“炸弹”, 所以牌虽小, 但威力不小, 最终赢了手中拥有大、小王等大牌的对手, 做了上游。有人说,人生如牌,确实这样。你不知道上帝会发什么样的牌给你。大多数时候,人们对上帝发给自己的牌都是不满意。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 本来不算很差的牌就会变成坏牌, 而本来就已经很坏的牌就会变成臭牌。君不见, 华罗庚仅有初中文凭, 而且还是小儿麻痹症患者,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是既盲又聋还哑,上帝发给他们的牌简直糟糕透顶,但他们都用“坏牌”演绎了精彩的人生,赢得了人生。相反的例证,我们也能举出很多很多。二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像下象棋,是两个人的 PK 。“掼蛋”游戏的奇妙之处在于, 它是二对二的博弈, 仅仅一个人始终保持上游, 还不能保证两个人能过关, 能赢得这一局。搭档的对家,必须保证在打 A 的时候不做下游,这样才能确保能赢。说到底, “掼蛋”要赢牌, 靠得是两个人这个小小的团队的力量。推广到生活中, 行走于江湖的现代人, 不可能再有独行侠式的“武林高手”了,即便有盖世的武功,也无法包打天下。比尔? 盖茨这样的旷世奇才, 他的身后也有一个团队。万科的王石, 身后如果没有一个得力的团队帮他打理业务, 他大约也不会有时间用于攀登珠峰去。学习上有人切磋, 生活上有人相助, 工作上有人配合,也许原本抓到的那副牌不算好,但最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管理出效率,最佳的管理出最强的战斗力。“掼蛋”,每人都是 27 张牌。除了手气特别好, “炸弹”多,或者牌特别顺以外,大多数时候,都要“捋一捋”,对 27 张牌进行排列组合。“掼蛋”的输赢, 客观上取决于牌的好坏, 再高的水平, 一直臭手气, 抓坏牌, 他也望洋兴叹、回天乏力。但从概率统计角度来看, 大家抓好牌、坏牌的几率是一样的。这个时候, 决定输赢的关键,就是牌手对 27 张牌进行排列组合的水平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管理。 27 张牌, 就是牌手手下的 27 名员工, 应该根据实际, 在游戏规则允许的情况下, 把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 以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而且, 不能教条的对待事先的排列组合, 还要根据出牌过程中情况的变化, 审时度势, 随时调整排列组合。这也如同管理, 事先对人员作了分工以后,要不断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或出现的新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或许, 我们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感悟, 比如如何抓住机遇, 如何分析判断, 如何运用心理战术, 等等。仅仅从游戏消遣的角度看“掼蛋”, 它只是“掼蛋”而已。带着一点思考看“掼蛋”, 它就不完全是“掼蛋”了二二副牌, 四个人。纸牌掼蛋就可以正式上演。对于江苏人来说, 还没有一种纸牌的玩法如此大众化, 如此有影响力。听说江苏有种说法: 饭前必掼蛋, 否则不吃饭。饭后不掼蛋, 晚上睡不安。人生就是掼蛋。惯蛋最怕

淮安掼蛋的哲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gs358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