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评价方法之
第一页,共30页
一、危害辨识
针对各岗位的相对危险性(主要是操作岗),及岗位任务相关联的活动、设备、设施、场所,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设施设备(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物(料)的不安全状态五个方面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并评价其危险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第二页,共30页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三页,共30页
:
某生产场所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5t 和 ,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t 和 1t,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0t 和 5t,
该生产场所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i = 1
N
∑
qi 1 5
Qi 5 2 20
—— = —— + —— + —— =
第四页,共30页
、危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
第五页,共30页
(2).按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1986)
1. 物体打击
第六页,共30页
二、什么是LEC法(What)
—金尼评价法(LEC法)
()()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易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他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像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的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即LEC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第七页,共30页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表示为:
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结果。
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取值标准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而是只能说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条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其概率只是趋近于0。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
第八页,共30页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有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
第九页,共30页
,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为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为10,如表1所示。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的分值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