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1
中医基础(歌诀)第一章 中医的基本特点
中医基础
*
精品资料
3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第一节 整体观念
中医治病讲辨证,整体观念最要紧。
内脏有病体表现,情绪气候常是因
不忘季节和水土生活习惯亦要问。
七情变化是内因,六淫之气外因寻,
饮食起居房中事,创伤虫咬应关心。
五脏六腑各司职,功能特点要记清;
阴阳表里寒热分,虚实补泻原则定。
临证不忘精气神,脉因证治全面审。
中医基础
*
第二节 辨证论治
患者有病来求医,症状复杂应审辨。症多法多方亦多,辨证论治是关键。
辨是鉴别和分析,症状归类为证言。论是讨论和探讨,治法治则方药煎。
辨证首先求病因,病机病位要验明。望闻问切四诊和,综合分析莫厌倦。
中医辨证最复杂,举个例子来体现。病人主诉饮食伤,见证胃脘胀满痛。
病位应在胃肠间,食积气滞病机断。消食宽中原则定,方选保和丸加减。
若见晄白心悸诉,血虚应是病因缘。心主血脉脾统血,健脾养心归脾丸。
辨证方法比较多,根据需要灵活选。内科杂症八纲选,脏腑辨证在其间。
六经辨证用外感,卫气营血瘟疫判。三焦辨证也常用,温病杂病均可辨。
方剂辨证仲景创,现代研究多进展。六种辨证经常用,八纲辨证是关键。
同病异治灵活用,异病同治有方选。
中医基础
*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阴阳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1 阴阳互立
中医学说谈阴阳,是谓物质双重性。
事物互立又统一,哲学理论道家行。
任何事物有属性,属性互立阴阳生。
昼夜寒热动与静,内外有形或无形。
上下来去迟与数,均为阴阳互立论。
天地万物知上下,天为阳来地为阴。
清阳上升积为天,地为浊阴下降成。
四时也有阴阳变,人有虚实阴阳分。
女属阴来男属阳,壮实为阳虚弱阴。
昼为阳来夜为阴,上午为阳下午阴。
阴中之阴是半夜,阴中之阳快天明。
中医基础
*
2 阴阳互根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互根学说生。
阳主杀,阴主藏,阴主长,阳主生。
阳主热蒸能化气,阴主寒凝能成形。
天气下降变成雨,地气上升聚为云。
阴在内而阳守外,阳卫外而阴后勤。
阳出于外而阴得守,阴守于内而阳布行。
阴阳相对有依靠,孤阴独阳难存。
无阴无所阳,无阳无所阴。
孤阴独阳无所化,无阳独阴难运行。
阴阳互根万物生,生命活动永不停。
一旦阴阳有决离,生命终止命难存。
中医基础
*
3 阴阳的消长与转化
阴阳理论道家生,绝对静止不可能。
阴阳有消长,变化缓缓生。
阳消假阴长,阴消假阳生。
春去夏来临,秋逝冬寒侵。
寒暑消长动不息,寒热更迭有分明。
热盛转为阴,寒盛则热生。
阴极能变阳,阳极能变阴。
阴阳消长与变化,错综复杂要理顺。
阴阳不合四季乱,永春无秋不合情。
阴平阳秘邪不入,和平协调得安宁。
中医基础
*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客观辨证法,生理病理说理清,
诊断治疗有规律,变化万千阴阳寻。
组织结构定属性,人体上下内外分,
背外为阳腹内阴,上身为阳下身阴;
脏腑还可分阴阳,六腑为阳五脏阴。
具体脏腑阴阳配,功能为阳器质阴。
同一事物两方面,相互对立阴阳遵。
中医基础
*
中医基础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