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与政治
陈振汉
——对于目前几种经济急救方案的一点批评之一
近来许多经济学者为挽救目前的经济危机,曾先后提出了不少方案。就比较为一般人所注意的来说,计有举办物价指数公债,发行临时性货币,征收财产税以及输入国外粮食等办法。这些方案的内容各异,但有一共同的特点:即是都不涉及政治。换言之,每一方案的提议者大概都以为在政局如旧,内战持续的的情形下,他的方案,即使不能立刻平衡财政收支,复兴生产事业,也至少能使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速度减低,使整个经济局面逐渐趋于稳定。
但现在一般人的观念是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不能离开政治以求解决。因此这种企图避开政治,专就经济以言经济的态度,往往受人非议:而我们现在,要适切地的认识与批评这些方案,也就不但应着眼于它们的内容,实需对它们所取的政治态度,首先予以注意。
从有些方面来看,经济学者言政治,只就经济以言经济,实有他们的正当理由。这些理由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点:第一是他们厌恶政治,因此不愿对目前政局表示意见;他们也不属于任何党派,因此只愿作一个中立性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可为任何当政所驱策。第二,在社会现象本极错综复杂,个人才智学识有限,要想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只能各从自己的专门范围入手。第三,在社会现象之中,经济现象比较最有独立特殊的规律,也最需要合乎规律的政策方案。
这些理由之中,第一第二两点一方面代表目前这些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观念,一方面也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第三点是对各种社会现象与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先就一二两点来说,如果这只是表示他们自己的自身行动态度,则各人应有自由,我们诚不能赞一词。但如果认为这是现在有专门训练的人所应同具的态度,则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普遍的社会分工与专家不过问政治的风气,在承平时代,在适当
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组织下——社会分子具有相当共同的信守,立于相当稳定的社会关系,政府能够代表并且有效的实现人民共同利益——,有其可能也有其好处。在这种情形下,专门人才可以依据共同接受的目标或政府的指示就他的专门范围拟具某一部门的方案,然后交与政府抉择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专家才可以不必耗精力于目标的选择,才可以集中精力于专门方案的制作,整个社会也能产生集思广益分工合作的效果。
但在我们现在这种狂风暴雨时代,整个世界在新旧潮流的的冲突之中,旧的社会理想与社会关系失去了维系人心的作用,而新的秩序与理想还未建立,我们失去了共同的信守,没有确定具体的全民福利观念,我们也失去了大家依傍的社会关系,没有一个得全民拥戴,能代表全民福利的政党或政府。在这种情形之下,任何部门的专门人才,实在需要先行决定目标或大前提,然后才能就自己的小范围拟定改革方案,否则,他所拟成的所谓方案,实将等于无的放矢。用比较具体的事例来说:现在全与安定,或者我们可以说,获得和平是今日的国事,然而国内的两大政党却正进行着空前猛烈的内战,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在不惜一切总动员以“战乱”,要用武力用战争来导致祥和,另一方面而共产(P3)党也在不惜一切用“清算”、“斗争”来实现与保卫“民主”。尽管双方所标榜的最终目标仍是全民“福利”,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福利,供鹰啄犬噬的福利,显然不是人民所仰望的。谁也知道目前的党争内战,多半是以人民福利为代价,以国家财富资源作牺牲的权利、私仇与宿怨之争,不是多数人民所需要与
1947论经济与政治(194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