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几种经济急救方案效果的估计原载《观察》第3卷第2期(1947)。
作者在前一篇文章中,曾就近来先后出现的几种经济方案(临时性货币,物价指数公债,财产税,输入粮食)所采取的政治立场予以检讨,现在再简单的一看这些方案的内容与可能效果。经济学者如果认定内战的必要,决意参加一方的帷幕,则这些方案成为单纯的战时经济方案,我们须注意的只是每一方案所着眼的经济现象(所诊断的病根)的重要性,以及方案的理论上的完密程度。
在上述这些方案之中,发行临时性货币与举办物价指数公债都是以对付所谓“游资”为目的的。从整个经济的危机来看,这些方案的实效,即使没有行政上的困难,关于所谓“游资”到底是什么以及游资在现在经济危机中究有多少作用。发行临时性法币的主要作用在借发行新货币的机会,强迫人民申报所存储的现款数额以便予以限制。方案的要点是在第二年发行“永久性货币”之前,在第一年内发行二次或三次的“临时性货币”,给予人民在一定期内使用,过期作废,因此人民每到期终必须忠实的报告所存旧币的数额,以便调换新币,于是政府可乘机视各业需要,规定应用现款最高额,封冻超过数额的现款或游资。同时如此经过二次或三次申报现款的机会,政府也可以获得各业的收支情形,再行征收直接税,各业即无法虚报和逃避。直接税收增加,财政收支可期平衡。如是所谓“游资”的意义似是人民手头现款或银行存款的一部分,然而在战争不停,财政收支不能平衡,政府须继续增发通货,物价上涨不能自己的时候,人民谁也不会在手头(P316)或银行存储多少款项,而是尽量在利用所有能够支配(包括自有与借得的)的资金于买卖投机上面,所以就是每人都忠实的申报他的“游资”,数量一定甚微。况且事实上投机交易不一定全用现款支付,往往仅须银行转账甚至卖买两方默契,本不必一定取得法币。此外现在的物价上涨,主要可谓由于流通速率,所以通货的数量增加的倍数远不及物价增加的倍数。因此即使稳定“游资”的数量,物价仍可上涨。而且因换发临时法币,强迫申报存款的结果,可能反更促进人民减少存款,逃避到实物上去,使得物价更剧烈的上涨,与方案的原意正好背道而驰。
其次,方案规定每次“临时性货币”的流通期限为3个月,如此发行二三次的临时性货币所需期间不过1年,于是在第二年即可掉发“永久性货币”。这是
假定由于直接税的增收,在1年内财政收支能趋平衡,“货币价值可以不致再跌”,能有“永久性”。我们姑且不问现政府的行政效率的低落,临时货币的印制运输的靡费,以及战争交通状况的困难能否允许在3个月内把全国的通货一律换发,也姑且不问现政府的结构是否允许彻底征收所得税与过份利得税,主要的问题在即使税收能十足不扣的征课,如战争继续下去,以有限的税源能否供无限制的战争消耗?何况正当工商业的收入将随战局之延长以俱减,行政效率、税吏道德将随着战局延长以俱低,而权奸的拒纳逃税能力将随着以增长呢?
物价指数公债的目标也在吸收游资,使减少通货的流通速率与发行数额。其办法主要是由政府发行一种按物价指数付息还本的债券,使人民能保全他们的储蓄的实限价值,同时能够随时向政府兑换通用货币。但如战争继续或扩大,财政收支不能借公币收入一举平衡,可能所收回的通货数量,还抵不过每月所须增付的公债本息,因为许多固定收入者每月可于月初以月人购买公债,然后在1月当中分周收还本息,这样反而增加政府的开支,而原来所谓游资,仍在市场作
1947当前几种经济急救方案效果的估计(194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