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20世纪以来,古筝事业发展迅速,得到极大的推广和普及。本研究以乐曲《云裳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乐曲结构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秦筝;陕西流派;演奏技法
  一、《云裳诉》乐曲分析
  (一)《云裳诉》的历史来源
  历史文献中最早谈及到筝的就是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书中说到: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秦筝被描述成为一种可以象征秦国本土文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乐器,频繁的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当中。北魏曹植的《箜篌引》中有这样的诗句: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由此可见,秦筝在古代的古筝艺术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着辉煌发展的秦筝,到了近代却一度衰落了。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曹正先生首次提出了“秦筝归秦”的思想,让发源于秦地的筝再流回秦地。1959年,周延甲先生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提出“秦筝归秦”这一思想,于是振兴秦筝成为陕西流派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陕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有关中民歌、陕北民歌以及大家熟悉的秦腔、迷糊、碗碗腔等,这些丰富民间素材为秦筝的复兴提供了大量地创作源泉。随着“秦筝归秦”思想的提出,陕西筝人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陕西筝派的乐曲,例如:《秦桑曲》、《香山射鼓》、《姜女泪》、《云裳诉》等。
  (二)《云裳诉》的乐曲取材与表达内容
  《云裳诉》取材于白居易的著名诗歌《长恨歌》,全诗借历史人物和传说,讲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诗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开篇,叙述了唐玄宗喜好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使君王即使后宫佳丽三千人,却也只宠爱她一人。唐玄宗沉迷美色不理朝政,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安史之乱。“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仓皇出逃造成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悲剧,结尾处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乐曲《云裳诉》采用这样缠绵悱恻、何等凄婉的故事,在音乐之外赋予了人精神上的寄托,使音乐本身更丰富饱满。
  二、《云裳诉》演奏技巧
  (一)左手颤音和滑音
  《云裳诉》采用了大量的左手颤音技巧,颤音可分为重颤和轻颤音,北方筝曲表现风格多为粗犷、明确、情感丰富哀怨,所以多采用大幅度长时值的重颤音,而南方筝曲旋律优美,风格淡雅,多采用平稳缓和的轻颤音。在七声音阶中fa与si是最能体现陕西筝派风格的特性音,所以重颤音大多都在fa与si上。处理这两个特性音有两种处理办法,一个是欢音,一个是苦音。首先若当作欢音处理的话,fa和si的弹奏音高都是本位音高,不升也不降。而当作苦音处理时,“fa”的音高在fa与升fa之间,而“si”的音高在si与升zi之

论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