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王仁芬
内容摘要:《天龙八部》中,金庸为我们描述了乔峰“侠之大者”的形象,然这样豪气干云的大英雄却始终走不出自我,在寻找身世真相的过程中,不断陷入自我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深渊,最后只能走向悲剧的死亡。
关键词:乔峰 性格 矛盾 民族 死亡
《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意象最丰富的一部,整个作品显得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小说情节异彩纷呈,有大欢喜、大解脱、大寂灭……,或痴迷执着,或谦逊退让,或潇洒从容。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熠熠生辉,而乔峰是其佼佼者。有了乔峰,这部小说才有了光彩,才让人热血沸腾,又或者黯然泪下……
在谈论金庸笔下人物时,陈墨,严家炎等众多名家都认为乔峰是金庸武侠世界的第一英雄。对于乔峰这一形象,过去已有不少论著作过研究。金庸的好友倪匡的评价是:“若论意气之豪迈,行事之光明,胸襟之开阔,惟有乔峰(按:《天龙八部》中萧峰在未知身世之前叫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而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郭靖完美,但看来看去是一个假人;乔峰完美,看来看去,总是一条凛凛大汉,就在你的面前。”也有的人认为“乔峰是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英雄,而罗龙治则认为“乔峰是个仇恨的影子,他所到之处,血雨四溅。”他在《天龙九部——再论乔峰》一文中,连用三个设问对乔峰作出否定:乔峰对复仇的习俗没有什么分析理解便去认同,这样的人物不算真正的英雄;乔峰没有很高的人格;乔峰没有极高的生死智慧和自我作主能力。读者们的推重,促发了本文论者探究的兴趣:在《天龙八部》中,金庸是如何雕刻这个矛盾英雄的呢?
一。矛盾身世三部曲—-乔峰与少林、丐帮
我是谁——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乔峰最开始一直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是汉人实则是契丹人。
乔峰受业于少林寺的玄苦大师,自幼练就一身惊人的少林神功,,什么武功一学就会,一点即通,以致于武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平生罕逢敌手。正是挟着盖世的武功,加上头脑灵活、精于智谋,为人耿直仗义,使他理所当然地登上了丐帮帮主的宝座。少林是武林第一大派,丐帮是江湖第一大帮,乔峰受到这两大帮派首脑人物的眷顾和栽培,实是三生有幸。而他也不负所望,把丐帮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丐帮在江湖上声望甚隆。在身世被揭露之前,他带领丐帮众人为保护大宋领土而努力。这时的乔峰尚不了解自己的身世,再加上他长期接受汉人的文化教育,所以他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束缚着。他的“为国为民“仅仅只为大宋一国之利、, 无锡城外杏子林的丐帮聚会,乔峰变成了萧峰。突然被揭露本是契丹人的身世,他竟是自己所不齿的“辽狗”的后裔!残酷的现实给心灵造成巨大的打击,于是乔峰辞去了丐帮帮主的职务,誓要查明自己的身世。
我从哪里来-—大战聚贤庄,血洒满江湖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对于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依然得先搞清楚自己是谁。待乔峰弄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他却陷入了一生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由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历来讲究“夷夏之辨",“尊夏贬夷”,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天龙八部》中乔峰形象矛盾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