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12页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
分析目的
---热传导分析
---热应力分析
---利用管冷来减小温度应力
操作步骤
---定义材料时间依存特性
---建立实体单元模型
---输入水化热分析控制数据
---输入环境温度、对流系数及定义单元对流边界
---定义固定温度
---输入热源函数及分配热源
---输入管冷数据
---定义施工阶段
第二页,共12页
基本模型
板式基础
地基
1/4模型
第三页,共12页
定义材料时间依存特性
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按相应规范规定给出。
混凝土抗压强度系数(a,b):按相应规范取值。
注: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在水化热分析控制中定义。
第四页,共12页
输入水化热分析控制数据
最终施工阶段:决定哪个施工阶段为最终施工阶段。
积分系数(时间离散系数):
= 0 : 前向差分
= 1/2 : Crank-Nicolson法
= 2/3 : Galerkin法
= 1 : 后向差分。
初始温度:输入热传导分析所需的结构初始温度。
单元应力输出位置:选择单元应力输出位置。
徐变和收缩:决定是否考虑徐变和收缩。有一般方法和有效系数法两种。
使用等效材龄和温度:进行水化热分析时,选择是否使用等效材龄和温度。
考虑自重:考虑自重时选择此项。重力方向的自重输入“-1”。
第五页,共12页
输入环境温度
可输入常温或正弦函数形式的温度变化曲线。
也可用户自定义任意变化曲线。
第六页,共12页
输入对流函数
可定义常数对流系数。
或用户根据已有数据自行定义任意曲线。
第七页,共12页
定义单元对流边界
将前面两步定义的环境温度函数和对流系数函数赋予给相应的边界,并注意指定边界组,用于后面的施工阶段分析。
第八页,共12页
定义固定温度
输入结构的固定温度条件。具有固定温度的位置,其温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一般赋予结构与地面的接触面。
第九页,共12页
输入热源函数及分配热源
热源函数又称热源强度函数,用来表现水化过程发热状态的函数。
可定义如下形式函数:
常量:热源强度(每小时、每立方米体积混凝土发热量)不变。
设计标准:按经验公式计算热源强度,一般给出绝热温升变化函数,程序内部将其转换为热源强度函数。
用户:由用户定义热源强度函数。
第十页,共12页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