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沟通,创造奇迹
——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故事
乐从镇大墩初级中学 欧丹凤
我班的一个学生吴嘉晋,在班里的学号是50号,成绩一般。脑子很灵活,但是上课的时候自制力差,经常开小差,讲小声话,上课精神状态不能集中,遇到喜欢上的课时能够认真上课,但又经常打断别人发言,老师的和同学的,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自己的书和试卷总整理不好,柜子总是乱七八糟的,老师和同学都叫他“犀利哥”,他也不以为意。
吴嘉晋同学刚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语文课堂上他很是活跃,脑筋转得很快,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个学生相当不错,可以培养。虽然他对语文课感兴趣,但是成绩却不见得好,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基本能够完成,但是较为潦草应付,读书笔记也完成得不尽如人意,不能坚持认真查字典。小测本的诗歌默写和字词听写的成绩时好时坏,错了的也不能坚持及时更正。晚自习时间浪费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我觉得他的学习态度有点散漫,脑子灵活,上课积极活跃,但是太懒,对于要背要记的知识却没有下大力气去掌握,所以成绩当然就不好。我找他谈话,先是表扬他的优点,上课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等,他受到表扬觉得很开心,同时我也提出他的缺点以及对他的期望,他似乎不太认同,不说话,但也点点头。
第二天我观察他的表现,上课的表情认真了很多,没有打断别人的发言,但是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活跃了,作业的态度和晚修的表现也只是好了一两天,我知道一次谈话肯定不能起那么大的作用,需要反复教育和采取一些方法。
学习《论语》这篇文言文,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其他人都过关了,就他一个人没有过关,问他原因,说是不喜欢这篇文章,觉得不像其他文言文好背。我觉得这不是理由,放学之后把他留了下来,他是拿着课本在看,但是磨磨蹭蹭地,一段课文怎么也背不下来。学生自己没有动力,看来留堂也没有用。
我觉得吴嘉晋这个情况还不止没有学习动力这么简单,应该是内心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他的眼神和以前不一样。所以我决定先不要求他背课文了,而是先和他谈谈心,看是否能够打开他的心结。再三追问之下,他说了确实是因为我前一天晚修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让他觉得受委屈了,然后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我跟他道歉,说老师没有顾及你的面子薄这个问题,不过你也有错,自制能力差,不能控制好自己,纪律不够好,做作业不够认真,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我以朋友的口气跟他聊,他的表情告诉我他的心结打开了。聊到比较晚了,也不可能叫他继续背课文,当时他说:“老师,明天我把《论语》背给你听。”当时很开心,觉得付出这么多时间打开他的心结,值得。幸好没有一味批评他态度不认真,幸好决定先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比呆在一旁拼命叫他背课文有用多了,先解决了动力问题,学生对待学习就像马儿跑,不用赶,自己就会跑,这比跟在学生屁股后面紧抓花的时间精力要少,效果却更好。
第二天,吴嘉晋把《论语》流利地背给我听了,不用逼,自动自觉,让我觉得挺有成就感。自那以后,放学后我若是在教室,他都自动留下来,和我聊聊天,关于学习的问题,关于做人的思考,关于梦想的憧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鼓励他多观察和思考生活,发现他也能够按照我的引导去做,提出许多不错的观点,善于思考,思想比同龄人稍微成熟有深度。这样的变化延伸到课堂上,发现他的表
我的教育故事(用心沟通,创造奇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