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乌托邦,西方的世外桃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魔沼》是19世纪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著名的田园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美学创作理念,塑造了一个特别的西方世外桃源。小说以其精湛的环境描写、简单质朴的情节结构和大团圆式的小说结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挖掘小说中蕴含的渴求人类与大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的思想。
关键词:《魔沼》 乔治·桑 生态女性主义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一生创作精力旺盛,卷帙浩繁。她的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激情小说、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田园小说和传奇小说。其中,田园小说是乔治·桑最负盛名的小说创作题材,而《魔沼》则是当中最出色的一部。对于乔治·桑作品的研究,国外更多关注她早期的激情小说,而我国学者对其小说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她的田园小说。近年来国外批评家开始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其小说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则多从诗学、美学角度进行分析,而对《魔沼》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关注甚少。因此,本文将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切入点,聚焦小说中所反映的人类与大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魔沼》
(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最初是一场政治运动,是环境危机与生态议题及女权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环境革命和女权运动的深入,生态女性主义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生态女性主义开始由政治文化领域渗透到文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学批评流派。a生态女性主义最主要的观点是:第一,重新认识人与大自然。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对立起来,认为大自然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有些激进的生态女性主义者甚至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认为它从根本上讲是反自然的。第二,强调女性与大自然的关联性。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的生命特质出发,充分发掘女性与大自然的关联,认为女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更接近大自然,因此,女性更适合于保护大自然。第三,强烈批判二元对立的理论,反对生命等级观。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不同性别、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物种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是平等的,地球上的生命应该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将生命作等级划分。第四,生态女性主义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b总的来说,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分支,是对女性主义的一次继承和发展。生态女性主义中的“生态”是批判“人类中心论”,主张重新建构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女性和大自然在本质上的联系,最终达到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共生的境界。
(二)以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魔沼》的可行性 尽管生态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乔治·桑的作品早在这场运动前一百年就显露出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魔沼》是一首大自然、爱情、人性美的协奏曲,没有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情节,没有绝对的英雄和恶人,只有一曲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悠悠牧歌。乔治·桑在小说中构建了伯莱尔村这个乌托邦式的田园乡村,在那里,人们朴实、热情、友善,人和大自然以及其他生物和谐共处,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论是贫穷或者富有,人们彼此关爱,互相帮助。而热尔曼前往求亲的富尔什,则是浮华都市的象征,在那里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整日沉迷于宴会和男女之间的追逐,两相对比,差别立现。
这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小说,没有钩心斗角,也没有快意恩仇。作者想要塑造的就是一个民风淳朴的乡村社会,一个不被工业文明污染、异化的乌托邦。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西方的世外桃源。魔沼仿佛在号召世人净化自己被现代工业文明污染的邪恶多欲的内心,回归到无尘之地——乡村去。《魔沼》观照的是一个尚有原始遗风、社会组织松散、经济关系淡化、未经商业文明濡染的自由状态下的社会。虽然它的存在是非现实的,但它却充分承载着作者的审美标准、社会理想和历史思索。这里没有法律制度的严苛,也没有政治权力的显赫,维系人际秩序的是伦理情感、先例习惯。由于人性的普遍善良、道德的普遍高尚,这种秩序具有了可能性。c自此,我们不得不关注乔治·桑的美学理想:“艺术的使命是一种情感和爱的使命。”d在《魔沼》的序言中,乔治·桑用霍尔拜因的一幅充满宗教哲学意味的画做隐喻,抒发了自己的创
遥远的乌托邦西方的世外桃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