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科举制度
利?弊?
1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科举作文
2
精品资料
3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 “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5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旧时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中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
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
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6
科举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7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科举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
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8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9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第5组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
,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
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殿试
武举
女皇开武举图
10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