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经济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经济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
教育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是教育经济学学科确立的基本理论依据。
第一节教育劳动学说
教育劳动的性质
教育经济学研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关于教育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因素的问题。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是我们研究探讨教育劳动性质的理论基础。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一、从最初定义上观察
凡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属于生产劳动范畴。
二、从社会形态上观察
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三、从扩大了的概念上观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劳动的概念在扩大。远离劳动对象,但却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参加者,如工程师、管理人员等,也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畴。
结论
第一,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有一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
”。
结论
第二,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等的劳动。这也可以说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
结论
第三,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生产性质在这一点上表现尤其明显。
第二节社会再生产与教育
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研究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论述教育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论基础。社会再生产是指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再生产着生产关系,再生产着生产力,再生产着劳动力。
(一)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说:“整个‘商品’世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劳动能力;第二,不同于劳动能力本身的商品。”
(二)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通过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从体力形态为主到脑力形态为主,从从事简单劳动到从事复杂劳动,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质量。
(三)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教育
马克思说:“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科学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也可称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结论
教育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教育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之中,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
第三节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
劳动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学说,以及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是研究及计量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教育费用是构成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
劳动力价值包括三项:(1)成长维持生活的费用;(2)养育子女生活需要费用;(3)一定的教育费用。
结论就是说:劳动力除了依靠消费生活资料维持和延续其再生产之外,还要依靠生产消费,依靠教育费用、训练费用和学习费用

教育经济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katfws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