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肝炎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常见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多见
急性肝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症肝炎(急性和亚急性)和淤胆型肝炎
“疫黄”、“黄疸”、“急黄”、“胁痛”、“癥积”
概 述
2021/4/27
2
急性肝炎--湿热蕴阻中焦,脾胃运化失职,以及脾病反侮肝木,致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脉络失和
为甲型、乙型及戊型肝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变化
慢性肝炎--正虚邪恋为主。可出现脾虚湿困、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
病因病理
2021/4/27
3
丙型肝炎--常表现慢性肝炎过程
病机特点
毒邪直入营血
表现出一种性质属阴的湿性毒邪,具有湿滞、阴凝、聚毒、阻络和伤气碍阳的性质
肾虚者易感,中老年多发。毒邪入营血之后往往留滞营血脏腑,藏伏深处,毒藏久聚成癥积
重症肝炎--发病急剧,病情危重,“急黄”、“疫黄”
病因病理
2021/4/27
4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机变化与慢性肝炎基本相似,只是程度较轻
病因:湿热邪毒
病机:湿热交阻,蕴结脾胃肝胆,使肝失条达,脾失健运,久则暗伤肝阴,脉络失养,终则形成气滞血瘀之证。本病以“肝郁”、“血瘀”为主要病理变化
病程:正盛邪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三个阶段
病因病理
2021/4/27
5
治疗原则
初起实证居多,不宜用补
“迁肝”虚实相杂,补泻应分轻重主次
“慢肝”正虚邪微,法当扶正祛邪
2021/4/27
6
一、辨证治疗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减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湿邪困脾-化湿健脾-胃苓汤加减
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犀角地黄汤加减
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
脾气虚弱-补气健脾-参苓白术散加减
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021/4/27
7
二、对症治疗
(一)退黄
血瘀:“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血热生瘀-凉血活血- 生地、丹皮、赤芍、小蓟、藕节、白茅根
血虚致瘀-养血活血- 白芍、当归、丹参、益母草、泽兰、红花、郁金、香附
寒凝血瘀-温通血脉- 附子、桂枝、归尾
2021/4/27
8
(一)退黄
毒聚:“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
上焦-芳化解毒-藿香、佩兰、川朴花、苡仁、黄芩、黄连、野菊花
下焦-通利小便-五苓散,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扁蓄,六一散
湿热蕴结阳明-通下解毒-大黄、黄柏、败酱草、白头翁、秦皮
湿热瘀阻血分-凉血解毒-银花、公英、板蓝根、土茯苓、白茅根、青黛
2021/4/27
9
(一)退黄
痰聚: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治法:化痰通络- 常用杏仁、瓜萎等
食积成痰-加山楂
湿盛酿痰-加半夏
脾虚生痰-加白术
阴虚燥痰-加麦冬、川贝
热郁顽痰-加海浮石
肝郁致痰-加郁金
大黄、瓜蒌
2021/4/27
10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