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师:陈英
数字编码。它是新课程改革新增加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的广泛应用有了初步体会,知道;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身份证号玛的组成规律,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了解身份证编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身份证号码编排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及特点。
教学具准备:课前收集爸爸妈妈或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在生活的应用;教师准备自己的身份证。
教学流程:
[片断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师:周五老师让你们收集妈妈爸爸或者家人的身份证号码,你们带来了吗?举起让老师看看。嗯,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让你们当一次老师,考考我愿意吗?(生说身份证号码,老师猜关于他的一些个人信息)老师为什么会猜的这么准呢?揭示课题并板书:身份证号码
片断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身份证号码,思考: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身份证的那些信息?
2、(出示课件)昨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身份证号码,你们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什么?(小组合作)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的成员说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记录下来,我们共同解决。
1)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谁能谈谈你的发现?师适时补充,小结。
3)想知道老师的身份证号码吗?板书身份证号码:从老师的身份证号码中,你知道了老师哪些个人信息呢?出示身份证进行验证。
4)你们还有那些疑问吗?引导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师板书:行政区划代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性别码。
5)总结规律身份证有15或18位之分,新增加的在第7、8、18位上。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4位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表示所在的县(区)。第7—14(或7—12)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出生年月日后面的两位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第17(或15)位表示性别,一般男单女双,新身份证第18位表示校验码,也有的说是个人信息码。一般随计算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有时也用X表示.
3、师:这
数字编码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